当夜幕再次降临时,中南半岛的天空被战争阴云笼罩。美军F - 35机群在日本海进行"例行训练",但雷达反射信号显示它们正以战斗队形逼近马六甲海峡,机群之间的量子通讯链路不断交换着虚假的作战指令;俄罗斯"瓦良格"号巡洋舰关闭了应答机,在巽他海峡附近释放出多个量子诱饵,模拟出航母战斗群的电磁特征,这些诱饵甚至能复制出舰载机起降时的尾焰红外信号;缅甸军方的坦克履带碾碎边境的界碑,士兵们手中的数字化单兵系统不断收到错误指令,地图上的友军标识逐渐被替换成敌军符号,而他们佩戴的智能头盔,正在向指挥部回传经过篡改的战场画面。
妙瓦底郊外的山丘上,林宇举起量子望远镜,镜片自动调整着焦距,将三公里外的佤邦营地景象清晰呈现。士兵们欢呼着搬运"军援物资",集装箱上印着的某大国军徽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些由纳米3D打印技术制造的武器,表面涂层能吸收雷达波,内部火控系统早已被植入后门程序。当士兵们兴奋地调试新装备时,他们手中的步枪正在将位置信息、人员生物特征等数据,通过量子隐形传态技术实时传回指挥中心。一个年轻的佤邦战士好奇地拆解着新到的通讯设备,他没有发现,电路板上闪烁的微型指示灯,正按照量子算法的规律明灭。
"指挥官,量子干扰网稳定运行。"小雅的汇报声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根据计算,三方军事冲突概率已上升至68%。"地下深处,五百名工程兵正在浇筑第二阶段的量子注入节点。这些埋在稻田下、藏在寺庙地基里的装置,外壳由量子隧穿材料制成,能在不破坏地表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向卫星链路、雷达回波中注入虚假信号。施工现场的照明设备突然集体闪烁,工程兵们惊恐地发现手中的测量仪器指针开始逆时针旋转——这是量子叠加态对宏观世界产生影响的征兆。远处的河流突然出现逆流现象,水面上漂浮的树叶排列成诡异的几何图案。
林宇的目光投向仰光方向,那里的某家银行保险柜里,那份"敏昂莱政变计划"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引爆。文件中的每一个签名、每一处日期,都是通过纳米机器人在国防部长的神经突触间编织的虚假记忆。当这份文件出现在国际媒体上时,其量子加密的数字签名将让任何伪造指控都无法成立,而文件中详细的时间节点、部队调动计划,足以让缅甸的政治格局在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文件的边缘处,纳米机器人正在不断自我修复,确保这份"致命武器"始终保持完美状态。
越野车的引擎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