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的通讯频道响彻整个作战室;最意外的收获,是截获了印度海军在安达曼群岛测试的新型超视距雷达数据,这份数据详细记录了雷达的量子波形特征,为后续的干扰对抗提供了关键参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突然,全息投影剧烈闪烁,调出一段实时监控画面:冲绳嘉手纳基地的跑道上,一架RC - 135W电子侦察机正在紧急起飞。这架绰号"战斗哨兵"的飞机机翼下挂载着AN/ALQ - 213电子战吊舱,其频谱分析能力足以在300公里外定位干扰源。林宇的战术目镜自动生成威胁评估模型,红色预警在视野边缘不断闪烁,倒计时数字显示美军侦察机抵达有效探测范围仅剩27分钟。
"启动'蜃楼'计划。"林宇的声音通过量子加密频道下达,声纹识别系统自动将指令转化为量子比特。地下机库的电磁弹射轨道开始充能,六架歼 - 20隐身战机的蒙皮泛起液态金属光泽,这种由量子点材料构成的智能蒙皮,能实时模拟任何雷达反射信号,甚至包括尚未公开的俄军苏 - 57的电磁特征。与此同时,老挝边境的甘蔗地里,两架经过特殊改装的"翼龙 - 3"无人机悄然升空。它们的机身涂料在纳米机器人的作用下,不仅模拟出缅甸空军"彩虹 - 4"无人机的红外特征,连发动机的尾焰光谱都与原版分毫不差。每架无人机携带的量子干扰放大器,是由数百个微型量子纠缠单元构成的圆柱体装置,外表看似普通副油箱,实则能释放出定向电磁脉冲,其频率与RC - 135W的电子系统产生共振。
当RC - 135W的雷达操作员在英尺高空捕捉到异常信号时,那两架"缅甸无人机"正以不规则的蛇形机动逼近。电子战吊舱的告警灯突然疯狂闪烁,在机组人员还没来得及反应时,定向电磁脉冲如同无形的重锤,瞬间摧毁了飞机的航电系统。驾驶舱陷入一片漆黑,备用电源启动的瞬间,机长看到平视显示器上闪过诡异的俄文故障代码——这是小雅精心植入的误导程序,每个字符都经过量子加密处理,确保无法被破解。飞机在失控下坠三千米后,备用系统才勉强重启,但此时那两架无人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被量子扰动扭曲的空域,雷达回波显示那里存在着违反物理规律的时空褶皱。
"Mayday! Mayday!"机长对着突然恢复的无线电大喊,他不知道这段求救信号已经被植入关键修改。当信息传递到五角大楼时,攻击者的身份变成了"疑似俄罗斯最新型电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