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族体貌特征。"林宇的指令带着精密的算计,"装备限制为东南亚黑市流通型号,再准备两卡车国际标准的救济物资——我们要以人道组织的身份进入妙瓦底。"
三天后的泰缅边境,湄索-妙瓦底口岸的烈日炙烤着柏油路面。十辆丰田皮卡组成的车队停在检查站前,车身上"东南亚人道救援组织"的标语被晒得有些褪色。林宇穿着皱巴巴的卡其色西装,无框眼镜后的眼神刻意透出疲惫,活脱脱一个为难民奔波的NGO工作人员。
"长官,这是我们的通关文件。"他用带着云南腔调的缅语对边防军官说,同时递过一叠文件。世界卫生组织的蓝色徽章、缅甸社会福利部的烫金公章、甚至佤邦联合军后勤处的红色印鉴——所有文件都由小雅入侵各国数据库伪造,纸张纹理和油墨成分都经过光谱匹配。
"最近边境不太平。"军官翻着文件,目光却扫过车队末尾那辆改装过的路虎,车顶行李架上伪装成救援设备的,实则是拆解后的重机枪部件,"昨晚刚截住一伙电诈园区的武装人员。"
林宇露出恰到好处的忧虑,指尖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悄悄塞进文件袋:"所以我们雇了些本地安保,都是佤邦退下来的老兵,懂规矩。"信封里的美元现钞发出轻微的窸窣声,军官捏了捏厚度,嘴角的弧度立刻柔和下来。他当然不会知道,这些"退伍军人"全是系统空间投送的特种兵,面部经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连虹膜纹路都已在缅甸移民局数据库中"备案"。
车队驶过边境关卡的瞬间,林宇摘下眼镜擦拭镜片,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平板电脑上,金三角实时态势图正在更新——代表缅甸政府军、佤邦联合军、电诈武装的光点犬牙交错,而十几个闪烁的红点标记着尚未被控制的电诈园区,其中妙瓦底东郊的"新天地"园区正闪烁着刺目的红光。
"指挥官,最新情报。"李刚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新天地园区昨夜发生暴动,三百余名被困人员出逃,现园区由残余武装控制,处于半废弃状态。"
卫星图像放大后,二十亩的园区清晰可见:高墙电网环绕,四角岗哨塔的探照灯还在无序转动,中央六层主楼的玻璃多有破碎,却仍能看到持枪人员在走廊移动。更关键的是,园区自备深井和柴油发电机,厚实的围墙足以抵挡7.62mm步枪的直射——这是绝佳的据点改造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定这里。"林宇用指尖圈出园区位置,"对外宣称接管难民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