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恍惚。队伍中不时传来低声的交谈:
"真没想到,咱这辈子还能在家门口看专家。"
"就是啊,以前去镇上看病,折腾一天,还不一定看得好。"
"这下好了,以后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了。"
中心内部,秩序井然。导诊的"护士"训练有素,分流引导迅速准确。登记处高效录入信息,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不识字的老人填写表格。宽敞明亮的候诊区,舒适的座椅整齐排列,墙上的电子屏显示着叫号信息,甚至还有舒缓的背景音乐,让人倍感放松。
真正的视觉与认知冲击,发生在检查室内。
当第一位村民(那位咳嗽的老大爷)被引导着,带着敬畏躺在那台闪烁着幽蓝光芒、造型充满未来感的CT机(低剂量螺旋CT)平台上时,被允许在透明观察窗外有限围观的村民,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呼!
"老天爷!这...这铁疙瘩能看穿人?!"
"瞧那大屏幕!骨头!心肝肺!看得一清二楚!比镇上的破机器强百倍!"
"神了!真是神了!专家用的家伙就是不一样!"
负责操作的影像军医一边娴熟地操控设备,一边用最朴实的话语向紧张的老大爷解释着屏幕上显示的肺部影像,指出那些陈旧的钙化点和轻微的纹理增粗。老大爷听着,浑浊的眼睛里涌动着激动的水光,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视和关怀,仿佛自己的生命被重新点亮。
在骨关节X光室,那位拄拐的老婆婆看着自己膝盖清晰的X光片上显示的严重骨质增生和几乎消失的关节间隙,听着骨科军医(伪装副主任医师)条理清晰的分析和详细的保守治疗方案(物理热疗+靶向消炎药),激动得老泪纵横,紧紧抓住医生的手:"张大夫...谢谢...谢谢啊...疼了一辈子,今天总算知道根儿在哪儿了...有盼头了!"她的声音颤抖着,那是压抑多年的痛苦终于找到出口的释放。
在安静明亮的输液观察室,几位患有慢性病的村民正接受着基础药物输液。环境整洁舒适,空气里没有刺鼻的药水味,只有淡淡的清香。护士巡视轻声细语,态度温和耐心,不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这与镇上卫生院嘈杂拥挤、气味混杂的环境形成了云泥之别!一位正在输液的大叔感慨道:"在这里输液,感觉病都好了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溪源康健服务中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