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个年代的精神。
大家怀着相同的志向,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一起为了建设祖国而努力,多么伟大而美好的称呼,实在不应该被污名化,戏谑化。
这是整个剧组思想变化的过程,也是电影中郭跃在新环境中与其他人磨合成长的过程。
郭导说没有剧本就真的没有剧本,每次拍戏的时候,他都只会给一个大概的框架,其他都任由演员们自由发挥。
比如拍摄郭跃初次到达二十四林场后的剧情,郭导建了一个真实的村庄,在电影开拍之前,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大家各司其职,做着属于自己身份的事情。
为了能让大家代入,郭导连饭都不让剧组的人给演员们做,大家只能以家庭为基础,自己洗衣做饭,工作劳动。
一开始大家还不熟练,各种错误频繁出现,像什么饭菜做糊了,洗衣服一下子用完了大半个月的供水,工作的时候笨手笨脚……
等过了大半个月,大家意识到郭导是来真的,于是一个个态度也端正起来,有的查资料,有的问当地老乡,终于慢慢把生活步入了正轨,活干的也越发麻利。
那个年代的生活是真的苦啊,个人卫生完全别想,吃的喝的更是要人命。
一段时间的锻炼下来,再难吃的饭菜大家也能做到面不改色的咽下去,一点都不敢浪费。
再加上工作的细分,一时之间还真的演农民的像农民,演军人的像军人,满满都是那个时代的模样。
出了效果之后,演员们顿时觉得为了能够诠释好角色吃点苦也没什么,慢慢的大家也越来越适应,偶尔实在受不了了,也能悄咪咪开点小灶,这个郭导是允许的,总不至于真的为了拍戏把演员们饿死。
所以到了后面,唯一让演员们觉得难以忍受的,大概就是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