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悦了。
\n
尤其是皇帝的铁杆忠臣,十分不高兴。
\n
皇太子本身与这些忠臣就不怎么往来。尤其是锦衣卫和东厂。其身份原本就很敏感,而皇太子还未意识到情报机构对权力的重要性。皇太子更喜欢跟不受重用的翰林们往来,总觉得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知识,学到品味,学到人生道理。
\n
这种倾向如何能够让那些以技艺入仕的皇帝铁杆安心?
\n
难道眼看着百年之后,大明再走回国变前的老路么?
\n
非但技术官僚不乐见,新学出身的官员们不乐见,就是吴甡为代表的朝堂主政派也不乐见。
\n
为何?
\n
因为主政派很清楚现在皇帝推行的制度,实在太方便他们发展家族势力了。
\n
照国变之前的科举难度。要出一个进士得祖坟埋得好。然而现在呢?只需要儿子稍微争气一些,将新学读完,总会有个体面的位置等着他。
\n
如果未来的皇帝跟翰林们走得近了,再次回到那种“非进士不授显官,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游戏规则,谁最吃亏?还不是没有科举功名护身的保皇党么!
\n
“皇太子需要从能臣干吏处学习治国理政之道。不该整日与清谈之人混杂一起。”
\n
这种呼声甚至上了报纸。成为一股批判皇太子的风潮。
\n
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有作用力就会有反作用力,皇太子身边的翰林们也不是吃素的,自然会反抗起来。他们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在打笔仗方面有天然优势,而且保皇党也不敢公开说这是为了自家利益。
\n
一时间,京师开始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站队,加入这两派纷争之中。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