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有老虎,她的公公、丈夫、儿子都死于虎口。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不搬走呢?答案是:此地没有苛政。
\n
这便是苛政猛于虎的出典。
\n
此时的吕宋华侨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屠杀,每次都超过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二、三十。这个百分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幸存者都有亲戚、朋友、故旧死于屠华。这样惨痛的经历,他们经历一次是坚强,经历两次是什么?
\n
是在说朝廷苛政猛于屠华?
\n
所以吴甡的立场很清楚:既然这些侨民自己选择留在吕宋,不肯回大明治下,完全可以放任不管。如果吕宋有丰富物产倒是还可以考虑接管该地,保护侨民,但吕宋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物产。
\n
的确,现在的吕宋一如之前的台湾,还没有推广种植经济作物,只是单纯的转手贸易港。有限的种植园也只是为了解决西班牙驻兵的餐饮问题,根本不会被大明关注。
\n
“尤督的意见呢?”朱慈烺问尤世威道。
\n
“臣以为,”尤世威在心中略一盘整,“天兵现在去恐怕不美。若是等明年北风起,天军准备充分,前往吕宋救助难民,将更得人心。”
\n
这也是经验之谈。
\n
国变之后的复国战争中,明军往北打可谓势如破竹,基本每个县城都会响应王旗,百姓自发献城、内应。而往南扩张的过程中,却常常有地方官不肯开城,不肯放士卒入城休息等等令人心寒齿冷之事。
\n
这是因为南方还固守之前的成见,认为官军如匪,断不能让他们入城祸害百姓。而北方经历了东虏之后,发现谁都不可能更坏,当然愿意配合挣一条活路。
\n
现在南洋侨民也是一样,谁都不知道他们为何要死守吕宋不肯回来,也难说是否会出现认贼作父抵抗天军的情况。若是让他们经历一番人间惨剧,天军以解救者的姿态出现,那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