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最终将目光投入摆线的研究,与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一起研究摆钟,以利于船只在海上航行确定经度位置。
\n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是个丝毫不逊于帕斯卡的天才,十三岁就自己动手做了一架车床。其后在数学、天文、物理等方面一样多有建树,研究领域与帕斯卡相近。他比帕斯卡小六岁,同样获得了唐王的邀请,作为经世大学客座教授之一前往大明。
\n
在这两个天才之下,还有许多欧洲学者和传教士。在如今整个欧洲经济陷入战后低迷的情况下,去东方赚取高纯度的白银自然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大明所展现出来的科学实力丝毫不逊于欧洲,而从亲王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大明没有宗教压力,学术环境比之欧洲更为宽松。
\n
这些欧洲人带来的新思路,对大明的科学发展无疑重重推了一把,也成了皇明科学院正式建立的契机。
\n
隆景四年正月十二日凌晨,皇三子诞生。
\n
段皇后从被推入产房到生产结束只花费了半个时辰,可谓顺利至极。因此皇三子的乳名被唤作嘉哥,比两个哥哥更受段氏疼爱。
\n
庆祝皇三子降生的筵席在当日晚间召开,除了在京的文武官员,更有经世大学和杏林大学的先生们——他们出力良多。
\n
席间,朱慈烺接见了帕斯卡和惠更斯这两位泰西鸿儒,并且在他们的建议下,以科学家的身份牵头设立一个固定的学社,让天下各国优秀科学家参与进来,彼此帮助,共同推动人类的科学进步。
\n
于是,皇明科学院的设立正式搬上了议题,最终评选出十八位首席科学家,并由这十八位首席科学家推举出主席。朱慈烺毋庸置疑地担当了主席的职位,因为考虑到事务繁忙,所以又设立了一个秘书处,用来处理日常事务。
\n
帕斯卡是十八位首席科学家中唯一的外籍院士。惠更斯因为年纪尚轻,并且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理所当然地落选了,不过仍旧不失为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