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你如今也沾染了官场陋习。”刘宗周毫不客气地批评弟子道:“君子焉能因人论事?”
\n
黄宗羲连忙起身致歉,口中称道:“多谢先生喝正。”
\n
“独处尚需慎心,人前焉能纵口?”刘宗周的学说以“慎独”为根基,又因为受教于许孚远,所以最讲究为学不在虚知,要归实践。在天下儒生而言,学问只是敲门砖,而在于刘宗周等真儒眼中,学问就是探寻大道的修行,若不能躬身力行,就是伪儒。
\n
“弟子错了。”黄宗羲再次承教。
\n
刘宗周这才回到刚才的主题,道:“我既得选祭酒,亦当忠君之事,将国子监振作一番。既然朝廷不给银钱,我等便自去筹措,该做的事总要做起来。”他回身走进房中,不一时又捧了个木匣子出来,道:“为师这些年存了十余两银子,加上此番入京,浙中师友弟子所遗川资二百两,你们二人且拿去做事。”
\n
刘宗周回乡之后只在寺中教书为生,不与公家往来,即便官员前去拜访,他也多是拒不相见,日子过得十分辛苦。不过他既然出来做官,就少不得往来,所以仍旧有选择地收了“二百两川资”,其实一路开销却都是朝廷费用,以及自己的积蓄。
\n
黄宗羲当时眼泪就要下来了:二百一十余两银子,这能做什么事?
\n
一旁的陈确连忙推辞道:“先生何以如此!这点事难道弟子们都不该出力么?所耗资用,自有学生等筹措。”
\n
黄宗羲也劝道:“先生,如今朝廷另有章程,个人捐款可得表彰,却不能以私款办公事。”
\n
刘宗周是熟读各种典籍的,在绍兴时也知道官府再不用私人,哪怕是门房都由朝廷开具公食银。这固然增大了朝廷压力,但想想也有道理,起码减轻了那干白役对百姓的敲剥。听黄宗羲这么一说,刘宗周捧着木匣子的手倒停在了空中。
\n
“先生不妨将要办的事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