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海出生地与卻明距离不过十余里,但两人从小不认识,至今也无半点交集。
\n
然而,两人确又正经是同乡,同饮一条水长大。而今卻明与他之间,却是一种查与被查的关系了。
\n
通过看档案,卻明才知道他的出生地就是卻明从小千回百转经过的农场。他是农场干部子弟,小的时候,农场干部子弟那个生活环境和条件,实在令不知多少类似于卻明这样的农村孩子极度的羡慕,极度的眼馋。他们在梦中都向往着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过上他们那样的日子。
\n
当年,农场及其附近发生了几起惊动上层的大事,高层派了两个大员,身着便服,深入到农场及周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按古代的说法,就是微服私访。
\n
就在成果已获,即将启程之际,他们一同爬上了在乡村遇到的解放牌货运汽车,准备返回农场场部他们所住的旅社。这里的人们习惯于爬拖拉机,爬大货车,车辆多半都是半空状态,人们都是瞅准车辆行进缓慢时再爬,你爬与不爬,在这里自然形成一种默契,司机不管也不会去管。
\n
因冬天天气连日雨雾绵绵,山路崎岖,到处泥泞不堪。汽车行驶过程中,即使速度极慢,也是摇来甩去,颠颠簸簸。第一位爬上车厢上去之后,第二位方才跳上去伸手抓住冰冷的车帮,这样一来,双脚离地并悬空,身体也紧贴在车厢壁上了。
\n
此时他只有脚底用力踩蹬,方能爬上汽车。谁知缓缓行驶的车辆这时正遇到了凹凸坑洼的地方,车辆的一边一个趔趄,猛地陷进了大坑之中,跟着,又迅速从坑中突出出来,他踩蹬车厢板的脚底沾满黄泥而顿然打滑,只见倏的一下,他被汽车一起一落形成的惯性的作用之下,在一霎那间双手不由自主的脱离了对车帮的抓握,整个人就像一块木柴般被掀起在空中,重重的摔跌于山脚下的乱石旮旯之中!
\n
等找人将其抬出来时,已是浑身鲜血,气息奄奄。
\n
一看形势如此危急,另一位大员只得前往场部,找到主要领导后,不得已亮出了身份。要求他们首先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