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移将进来,再往远处看,官道上,满是推着独轮车或是赶着牛马车的杂役民夫,将各类作战物资不断运向鞑子寨中。
各军阵之间,数十名背插旗帜的骑卒快速驰骋于各寨各阵之间,起着传递消息的作用。
李芗泉环顾四周,梅硐城头,一番忙乱的景象。长宁军素来守城颇有经验,梅硐城的守防,以老长宁军为核心,进行城防的布置。大队的士卒、被发动起来的青壮,分成各个分工不同的队伍,四下忙活着。
辎重人员早已将大捆大捆的弩箭、盾牌甚至石头、巨木等搬上城头,现在他们正在分发。守在女墙之后的军兵,为了多分得一点羽箭什么的,常常为难这些辎重兵,后者却不敢私下挪移军资,常常有所争执,因此各种吆喝声、咒骂声,不绝于耳。
城墙之上的大部分正兵则在做最后的保养,或是擦拭兵器,或是拉弓试瞄,有的对着鞑子侧目冷笑,有的一副彷徨神态,也有的眼露惧色,当然,也有少数军兵双眼炽热,似乎正急切的盼着与鞑子好生一战,以换得些军功,更有刘黑七这样的,一直心心念念鞑子的千户人头甚么时候送上门来。
后世的李芗泉之前看古装剧时,影视中涉及到的守城器械基本都是刀枪弓盾等兵器,很少有专门的器具,但此时,李芗泉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城墙之上,已经竖立起了各种或竹或木的立牌,也有的是竹篱笆、皮竹笆等,一看便知,可以遮挡攻城敌军射来的箭镞、石块,至少能减缓冲击力。
女墙一侧,在强悍力士的周围已经堆放着各式檑木,譬如夜叉檑、奈何木,还有狼牙拍之类,这些主要是对付借助云梯向上爬的敌军。偶尔,也有个别惯用飞钩的士卒被什长唤过,他们的作用,就是钩取、扯翻云梯或是敌军,不过李芗泉猜,使用飞钩时身体必然外露,届时城下敌军发箭又如何对付,这种军兵的战殁率估计不低。
当然,还有诸多其它守城的器械,譬如布幔、床弩等,城墙之上,不是人就是这些器具,稍微有一个空地,也被塞上了大水缸之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打击攻城敌军、保护自己。
所有的末等军兵与杂役中,还有一支临时组建的“取汤兵”,所谓的汤,不要想多了,绝不是肉汤,而是各家各户的屎尿混合物,烧滚之后用来浇灌爬城之敌,乃守城方的利器,中汤者伤口易烂极难愈合。只是,那“金汤”最是熏人,百十步外就让人掩鼻不敢靠近,尤其是烧滚之后,哪怕是“臭不可闻”四个字,也无法准确描述实际的状态,但熬煮金汤的青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