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里面都是学子,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见王氏还想再说什么,被吴老头打断。
“老三家的,这是四郎师父给他的机会,你可不能寒了他师父的心。”
听到公爹说到这,王氏也没什么好说的。
“行,你去出书院念书娘就不说什么了,不过等到去府城的时候,娘得亲自送你去。”
这是王氏的坚持。
他娘都这么说了,吴维还能怎么办,只能是点头同意。
吴家人听说四山书院的好,倒是也没什么别的想法,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想到吴维能走多远,只想着顶天就考一个秀才,以后跟吴秀才一样在乡下开个私塾,当个教书先生,这已经是他们想到念书最好的出路了。
你要说别的,他们还真的不敢多想。
此时,还是吴老头问了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
“四郎,你们在府城的时候有没有打听清楚,那四山书院一年要多少银子的束修?”
“爹,这我已经打清楚了,书院每年交五两银子,吃住都包含在里面,不过纸笔这些得自己准备,还有四郎平时花用一些,我估计,每年最少得要十两银子。”
听到一年最少要十两银子,杨氏倒出了一口气。
一年十两银子,按照四郎的年纪,怎么说也得到书院里念到十六七岁,这是往少了的说。
十几年那就是一百多两,这么多银子他们家上哪弄去。
不光杨氏发愁,老吴家的人现在都在发愁,本来还以为把大郎的事办了,家里面还有个七八十两,在勒紧裤腰带苦个几年,时候凑够百十两,二郎和三郎的婚事也有了着落。
四郎倒是年纪还小,可以慢慢再攒。
可一下子每年多出差不多十两银子的花销,别说攒了,恐怕每年家里人勒紧裤腰带赚的银子,还不够四郎一个人用的呢。
吴维把家里人的表情看在眼里。
“爷,束修的事你们不用太担心,我字不是写的挺好的嘛,去书院念书的时候我就多抄点书,也能补贴一二。
二伯说的多了,一年不需要十两银子,四五两就够了。”
听到这话,一家子人都松了口气,一下子减少了一半,总比一年要出十两要好得多,这两相一比较,老吴家的人都能接受。
几个小的可不管银钱上的事,他们就听说四郎要去府城念书,那是不是以后都不能教他们了。
当中最高兴的要数二郎和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