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天,他就发现大量抗毒鼠群的尸体。这些老鼠的死状与之前不同,它们的外表完好,但腹部却鼓胀,显然是内脏中毒。这证明了新型毒饵的有效性。
林羽感到一阵欣慰。他似乎找到了对抗这些进化鼠群的方法。他将这次“基因陷阱”的初步成功,包括“发现抗毒鼠群繁殖更快,林羽用灰叶草汁混合酒精制作新型毒饵(针对内脏而非血液)”的成果,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以为自己再次在人鼠之战中取得了优势。
然而,新的代价很快便显现出来。
在连续几天制作和投放新型毒饵后,林羽发现自己的手部开始脱皮。最初只是指尖的皮肤干燥、皲裂,接着便开始大片大片地脱落,露出下面鲜红的嫩肉,伴随着剧烈的刺痛感。他意识到,这是长期接触毒素的后果。虽然他每次操作时都非常小心,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但毒素通过皮肤渗透,还是对他造成了伤害。
他感到一阵心悸。这种毒素不仅对老鼠有效,对人体同样具有腐蚀性。如果再这样下去,他的双手可能会彻底废掉,这在末世中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保护自己。他想到了手套。在末世中,橡胶手套早已腐烂殆尽。他必须自己制作一副。他将目光投向了之前清理的那些变异生物的骨骼。他找到一些较大的骨片,用石刀将其仔细打磨光滑,然后用坚韧的藤蔓将它们串联起来,改用骨制手套操作。
这副骨制手套虽然笨重,但却能有效地隔绝毒素与皮肤的接触。林羽戴上骨制手套,再次进行毒饵制作和投放。虽然操作起来不如直接用手灵活,但至少他的双手得到了保护。
他将这次“基因陷阱”所付出的代价,包括“自身手部脱皮(长期接触毒素),改用骨制手套操作”的经历,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末世中的任何一种“技术进步”,都可能伴随着意想不到的风险,而他必须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
这次对新型毒饵的开发和使用,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对生物防治和自身保护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不仅学会了应对生物的基因进化,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毒饵,更在实践中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并为此制作了骨制手套。这种在不断试错中寻求突破的能力,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与外部威胁的隐患”的深层含义——威胁不仅来自外部生物,更可能来自自身对环境的干预。
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虽然新型毒饵暂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