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新巢启封”的浩大工程后,林羽的山洞内部焕然一新。新的耕种区位于洞穴高处,避开了酸雾的侵扰,荧光安全线在黑暗中勾勒出希望的轮廓。旧的田地已被石灰消毒,回归沉寂。洞外,骸骨长城和塑料棚顶构筑起坚实的防御,而那些披着泥浆“岩甲”的岩壁,则默默地抵御着酸雨的侵蚀。林羽的生存体系,至此已然初步稳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每日穿梭于新开辟的耕种区,感受着脚下松软的泥土和手中作物的生机。土豆和灰叶草在新环境中生长良好,但林羽知道,要实现真正的粮食自由,他必须对作物的生长周期有更精准的把握。只有这样,他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播种和收获计划,确保食物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他回想起末世前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农作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周期。在缺乏现代计时工具的末世,他需要一种原始而有效的方法来记录时间。他将目光投向了新耕种区附近的岩壁,那里有几块平整的区域,天然适合做标记。
他决定利用之前在洞穴入口处发现的那些古老岩壁符号,用类似的刻痕来记录时间。他用自己的石刀,在新开辟的岩壁上,每天刻下一道划痕,作为日期的标记。这不仅是时间的记录,也是一种仪式,象征着他在末世中对秩序和规律的坚守。
林羽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灰叶草上。这种作物是他最初的食物来源,也是目前产量最大、最稳定的作物。他选择了一批新播种的灰叶草,从它们发芽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岩壁上刻下一道道划痕。他每天都仔细观察灰叶草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它们从幼苗到成熟,再到可以收获的全过程。
大约在第28天,林羽发现,这批灰叶草的叶片变得更加肥厚,茎秆也变得更加粗壮,达到了他设定的最佳收获标准。他尝试性地收获了一部分,发现其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预期。这让他惊喜不已,他终于确定了灰叶草的成熟周期——固定为28天!
这个发现对林羽而言意义重大。他立刻根据这个数据,在岩壁上建立了一套“种植-收获”的时间表。他用更深的划痕标记出每隔28天的周期,并在每个周期开始时,规划出新的播种区域。这样一来,他就能确保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有新的灰叶草成熟,从而实现食物的持续供应。
为了区分不同的作物,林羽还设计了不同深浅的划痕。深而粗的划痕代表灰叶草的播种日期,浅而细的划痕则用来标记土豆的生长周期。他知道,土豆的生长周期比灰叶草更长,需要更长时间的记录。通过这种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