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若此时贸然封赏,恐有损朝廷法度,还请陛下三思!”
“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殿内众臣齐齐出言附和,李世民顿时有些为难了,因为文武百官对张毅封侯之事,同意和反对的人几乎一样多。
正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刘弘基忽然踏前一步,恭敬的拱了拱手,一脸肃然说道:“启禀陛下,大理寺查案,讲的是实证,张毅涉案之事,至今未见铁证。”
“而张毅造自行车之功,却是满城百姓有目共睹,若因风闻之言搁置封赏,岂非寒了天下献才者的心?”
刘弘基的声音洪亮,如金石坠地,掷地有声。
封德彝脸色涨红,正欲出言反驳,却见兵部尚书杜如晦突然笑道:“绍宗所言极是!自行车若用于驿道传信、边军补给,必能事半功倍。陛下,臣附议封赏!”
太极殿内一时静默,只听得殿外晨风掠过檐角的铜铃,发出了清越的声响。
李世民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内众臣,最终落在了张毅的身上。
李世民的手指轻轻的叩击着案,思索片刻之后缓缓开口说道:“朕常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昔年汉武帝因巫蛊之祸冤杀太子,致使天下贤才噤声,而光武帝擢拔冯异于谤议之中,终成云台之功。”
说到这,李世民忽然提高了声调,“刘爱卿!"
刘弘基肃然抱拳,“臣在!”
李世民袖袍一振,目光陡然锐利如剑,大声说道:“朕命大理寺三日之内,将张毅流言案查个水落石出,若张毅确系清白,朕不但要册封其为高陵县侯,还要将这自行车赐名‘贞观车’,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
殿内众臣齐齐躬身行礼。
接下来,朝会继续进行,文武百官纷纷发言,就民生、军事、吏治等方面的事情展开了讨论。
这期间李世民多次询问张毅,张毅也都凭着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的朔朝大会终于要结束了。
“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曹春元此话一出,张毅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什么,当即上前一步,恭敬的拱了拱手。
“启奏陛下,少府监毕竟是官衙,自行车、卫生纸的制造以及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最好能单独成立专门的工坊,如此方能做大做强,惠及我大唐万千百姓。”
“臣建议从少府监抽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