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劫波余烬渐冷。莲花洞内,青幽炉火依旧无声跳动,映照着劫后余生的师徒。
玄奘法师形容枯槁,僧袍染血,却挺直脊背,如同饱经风霜的古松。他盘坐于炉火旁,双手结印,口中默诵《金刚经》。佛光虽黯淡,却异常凝练纯净,如同月下清泉,无声流淌,滋养着身旁两位重伤弟子的心脉。
孙悟空盘坐于一块青石之上。三日三夜的沉寂,他周身依旧浴血,骨骼碎裂处尚未愈合,妖躯残破如旧。然而,其气息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妖气内敛: 那曾经冲天而起的桀骜妖气,此刻如同百炼精钢沉入深海,尽数收敛于筋骨血肉深处!不再有半分外泄的暴戾与躁动,唯余一种沉凝如山、坚韧如铁的厚重感。
* 佛光温润: 心口那点金色心火稳定燃烧,与玄奘注入的药师佛力交融,化作一层温润如玉、澄澈如琉璃的淡金佛光,流转于周身百骸。这佛光不再与妖气对抗,反而如同清泉滋养顽石,润物无声。
* 道韵调和: 体内那丝源自紫金葫芦的道源之力,如同无形的经络,贯穿于妖骨佛光之间,维持着一种奇异的动态平衡。妖的勇猛、佛的慈悲、道的自然,三者不再割裂,而是圆融共生,共同构筑起他全新的生命本源。
* 眼神澄澈: 火眼金睛虽不复往日金焰焚天之威,却如同被秋水洗过的寒潭,深邃、平静、洞明。过往的怨愤、被逐的屈辱、对力量的执着、乃至对太上算计的冰冷明悟,皆已沉淀。他看向师父、师弟的眼神,带着一种历经劫波后的平和、守护与担当。
他不再急于修复妖躯,而是沉浸在这种“心火为炉、佛光为工、道脉为引”的内炼之中。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体内妖骨佛光的微调与融合,带来细微却深刻的蜕变。
沙悟净被安置在另一侧。胸腹间恐怖的伤口已被玄奘以佛力与草药勉强封住,不再流血,但断骨狰狞,气息微弱如游丝。他双目紧闭,面色灰败,如同风中残烛。然而,在其识海深处,一点源自卷帘大将本源的、守护与忠诚的意志,如同不灭的星火,在生死边缘顽强燃烧!玄奘的诵经声与药师佛力,如同甘霖,维系着这点星火不灭。
洞内寂静,唯有炉火“噼啪”与诵经低吟。
玄奘的目光扫过重伤的弟子,最终落在自己手腕上。那根曾将他牢牢捆缚、带来无尽沉沦诱惑的幌金绳,在老君离去后灵韵大减,禁锢之力消散大半,却依旧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腕间,未曾脱落。
他捻动佛珠的手指微微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