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现在一看,原来人家的本事远远比自己大呢,顿时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
看着柳凭的表情变换,吕儒知道自己的敲打成功了,用言语来批评他,少年心气,或许根本听不进去,但用这事实来告诉他,便很容易让他直观的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当然,假若真的狂傲自大,也无法感受到,可要是那样,便太让他失望了。
不过对自己这学生,吕儒还是挺满意的,他文章之中的基本功以及引用,虽然不如那几位秀才,但无论是字迹还是新意,却是那几位所没有的,否则也不会被评选上案首,就算他是自己的门生,也不会被人看关系而选上。
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这柳凭只有十三岁,少年天才,才华横溢,新意不断,丝毫不比那同进士之资的祝英台差。
“学生领教了!”柳凭朝这吕儒深深作揖,若不是今日这番提点,他的浮躁与骄傲之心渐渐生出苗头,说不定一发不可收,到时候后果难料。现在认清了自己的程度,等于重新找准了方向,真是至关重要。
“我听说过你的新诗了,或许说警句比较好些。”吕儒端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说道:“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既然能够明白这种道理,也该明白,我的意思,你还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太多的苦读,自然无法鹤立鸡群,独领群芳。所以还需要好好的努力。”
“学生受教!”柳凭再次深深作揖。
“你明白这点就好,这是我给你和那王宏的推荐信。去天启书院好好读个一两年,再去春闱。”吕儒拿出两份信件,递了过来。
现在的柳凭自然知道天启书院的含义,这书院和大夏王朝的历史一样长,曾经出过八位状元,十一位榜眼,十八位探花,进士与同进士,更是数不胜数。进入里面,等若多了一份非常牛的关系与资历。每年不知多少秀才想要进入里面,真是抢破了头。
当初这知府,都说要‘举荐’他和王宏。所谓举荐,便是以下面的姿态,往上面推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