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板摸出保温杯猛灌一口啤酒,泡沫沾在络腮胡上:“于老弟,你这冷库简直是聚宝盆!去年我在东北卖蒙阴桃,利润翻了三倍!”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福建张兄弟在新发地把价格炒到18元一公斤了?”
于建民擦了把额头的霜花,嘴角扬起笑意:“他们有他们的营销术,咱们把品质守住。”他掏出德国图纸轻轻展开,“下周德国专家来调试新系统,到时候气调库的保鲜期能延长到180天。”
正说着,我的手机突然响起刺耳的震动。是张峰从北京发来的视频通话,背景里新发地市场的电子屏赫然显示:蒙阴蜜桃批发价32元/公斤,刷新历史纪录!画面里,张峰的白衬衫被汗水浸透,却笑得合不拢嘴:“老于!今天一上午走了30吨!北京的商超直接包圆了!”
“稳住价格,别砸了口碑。”于风军凑近屏幕,工装袖口的霜花簌簌掉落,“告诉采购商,我们的蜜桃都是按欧盟标准筛选的。”他转头对汪老板笑道:“东北的兄弟别急,下个月新扩建的冷库就能启用。”
暮色四合时,装卸区依然灯火通明。汪老板坐在叉车阴影里,面前摆着刚炖好的整条黄河鲤鱼,啤酒瓶堆成小山。“来!尝尝咱东北的炖鱼!”他夹起冒着热气的鱼肉,“我跟你们说,现在哈尔滨的超市,只要看见‘蒙阴蜜桃’四个字,顾客能排到马路上!”
我咬了口鲜嫩的鱼肉,鲜美的汤汁在舌尖散开。远处,冷库的银色穹顶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于风军却还在和技术员讨论图纸,工装口袋露出半截德文说明书,与他沾满霜花的蓝布形成奇妙的反差。
深夜,最后一辆冷链车的尾灯消失在盘山公路尽头。我看着于风军坐在仓库台阶上,听着压缩机规律的嗡鸣。“你说,当年咱们在泥地里抢救桃子的时候,能想到今天吗?”他摸出烟盒,却递给我一颗老周送的喜糖。
糖纸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我突然想起张峰在新发地市场的呐喊,想起汪老板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想起德国工程师画图纸时专注的眼神。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画面,此刻却在蒙阴的夜色里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南北的市场、东西方的技术紧紧连在一起。
“于哥,德国专家说的智能温控系统......”我刚开口,就被他打断。
“明天就开始改造。”他望向远处连绵的崮顶,“咱们不仅要守住蒙阴蜜桃的品质,还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冷链技术,不比任何人差。”
夜风掠过桃林,带来清甜的果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