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天下所有学子的评判,让众人看看,这榜上之人,究竟是凭真才实学,还是浪得虚名。
这等开天辟地头一回的创举,稍有差池,便会沦为天下笑柄。
因此,魏徵亲自坐镇,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生怕出了半点纰漏。他身旁,几个国子监的博士和报社的编辑,连大气都不敢喘,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终于,天光大亮。
长安城仿佛在一瞬间苏醒,无数人潮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皇城的端门。
今日,就在此地放榜。
门前早已是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数千名参加了此次春闱的学子,汇聚于此,翘首以盼。
人群中,百态尽显。
有的人一身锦衣,神情倨傲,高谈阔论,似乎对上榜信心十足,已在商议着中了之后去何处庆祝。
有的人则面色苍白,坐立不安,一会儿伸长了脖子望向紧闭的宫门,一会儿又低头念念有词,仿佛在向满天神佛祈祷。
还有几个穿着破旧襕衫的寒门学子,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神中混杂着紧张、期盼与一丝丝的惶恐。十年寒窗,成败在此一举,这一张薄薄的皇榜,承载了他们整个家族的希望。
角落里,更有几个心理素质差的,已经开始两腿发软,靠着墙根,一副随时可能昏过去的模样。
喧嚣的人群之外,一辆并不起眼的马车里,李世民一身便服,透过车帘的缝隙,静静地注视着这堪称壮观的一幕。他身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亦是神情肃穆。
“陛下,您看,这便是太子所说的气象。”房玄龄轻声感慨,“科举改制,不拘一格,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矣。”
李世民没有说话,但微微上扬的嘴角,显示出他此刻的心情相当不错。
辰时三刻,承天门的城楼上,鼓声三通。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数千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了城门下那片早已准备好的巨大榜墙。
城门缓缓打开,一队禁军鱼贯而出,分列两旁,将人群隔开。
紧接着,礼部官员在鸿胪寺官员的唱喝声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皇榜,神情肃穆地走了出来。
“放——榜——”
随着鸿胪寺官员一声悠长的唱喝,那巨大的榜文,被几名小吏合力展开,缓缓贴在了墙上。
首先公布的,是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