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捻着胡须,目光在那“大唐日报”四个字上逡巡。
“殿下,这‘日报’……”魏徵抬起头,眼神中带着探究。
李承乾微微一笑,示意三宝将一旁早已备好的一张印刷好的样报递给魏徵。
“老师请看。”
魏徵接过,只见最上面一张,头版头条用加粗字写着:“会昌寺妖僧蛊惑人心,太子震怒彻查佛门”下面则是对整个事件的简述,文字精炼,却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清清楚楚,甚至还配上了一幅简笔画,描绘了当时的场景,虽然画工粗糙,但胜在形象生动。
再往下翻,还有“大唐纸业开张,贞观宣纸一纸难求”的商业新闻,以及几首新近流传的诗词,甚至在角落里,还有一个小栏目,叫“长安逸闻”,记录了一些市井间的趣事。
魏徵越看越是心惊,他猛地抬头,看向李承乾的目光中充满了复杂:“殿下此举……这是要执天下公论之牛耳啊!”
李承乾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笑道:“老师慧眼。不过孤喜欢称之为舆论。孤以为,民智未开,则国难兴。以往朝廷政令,传至州县,便已走了样,百姓更是云里雾里。有了这日报,朝廷的声音,便可直达乡野,何人忠奸,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长此以往,何愁民心不向,何愁大唐不兴?”
“舆论。”魏徵沉思道:“有道理!”他已然想到李承乾手中掌握的新纸和这“日报”结合起来,将是何等恐怖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传递消息,更是在塑造思想,引导公......舆论。
“殿下深谋远虑,老臣……佩服。”良久,魏徵才缓缓开口,这一刻他才清楚地意识到。
李承乾哈哈一笑:“老师,这日报草创,还需老师这等大才多多斧正。不若,这‘大唐日报’的总编纂,就由老师挂个名如何?平日里也不需您做什么,只需偶尔指点一二便可。”
开玩笑,这大唐日报要没个能顶事的可不行,总不能天天让李承乾自己上吧。
魏徵闻言,哭笑不得,这太子,还真是会顺杆爬。不过,他对这“日报”确实也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殿下既如此说,老臣便却之不恭了。”
......
与魏府的其乐融融不同,此刻的会昌寺的和尚们可就惨咯。
自李承乾下令彻查,整个会昌寺便被京兆府的差役和御史台的官员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查,可真是掘地三尺。
什么私设暗室,私藏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