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崔公同在朝为官十载,也多看顾彼此情面,平日里对你的行径纵容无视,你却蹬鼻子上脸!崔公年事已高,我好劝你收敛佞性,以免重蹈五年前覆辙!”
崔题忽然嗅嗅鼻尖,忍不住打了两个喷嚏:“哈乞!哈乞!”
肃国公被吓得后退,冷笑:“呵,顽石脾性不知收敛,且让你得意,走着瞧!”他撒了一通火气便走了。
崔题擦了擦鼻头,撇撇唇,却忽然扬起一抹笑,心情大好走向垂拱殿。
何都知笼袖立在丹阶上等候。
崔题快步综上阶梯,而后小声询问何都知:“肃国公,遭陛下的斥骂?”
“崔学士瞧出来了?”
“好大的火气,我可真是……被殃及的池鱼!”崔题又摇摇头,不过心情又渐明朗。
看来云集楼诗案关键节点果真在于试纸,揪出了试纸替换确凿证据,此案如山倒,即将告破!
“不单如此,官家近日又为了一起新的案情忧心,郎君也要当心!”何都知小心提到。
崔题心领神会,小声道:“北契国使团婢女失踪案?”而后他思忖,“难怪对肃国公如此斥骂……”
“看来郎君已知,那便小心应对吧!”何都知点头说罢,请崔题入了殿门,并向皇帝通传。
崔题本该明朗雀跃的心绪又再一次沉入湖底。
北契国使团此次来朝,乃商议增加岁贡一事,国交剑拔弩张之际,随行的婢女突然失踪。
这婢女可不是普通的女子,皆是宗亲贵女,如何得了。
时人皆传与屡灭不尽的鬼樊楼有关,又有好事者作诗词讽刺林氏掌权,操控鬼樊楼,陛下难免心浮气躁,对肃国公撒好大的火气。
只是,这一事崔题恐怕也不能幸免,因五年前增加的二十万岁贡,因西伐失败而起。
他若处置不当,再度牵连监押的太子,云集楼诗案便永不见天白之日。
崔题俯首,盯着乌砖地墁,恭谨上前,捧袂行天揖礼:“臣崔题,拜请陛下圣安!”
皇帝侧坐倚着扶手,揉揉眉心,闭眼道:“你来了,今日有何事奏对?”
“陛下,云集楼诗案确证试纸遭到替换,已还王安平清白,太子应已免除‘谋逆’之罪,如今正旦大朝会降临,使节来访,万事待开,若无储君接待,恐有损礼节,更易引起外邦猜疑!因而臣斗胆请示陛下,放归储君行监国职事!”
崔题一气呵成,也不藏着掖着。
皇帝陡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