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治的身体慢慢开始变坏,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接触到李治的人谁都可以看在眼里,一些李治死后要布置的事也可以预先布置,至少不会让武则天等人手忙脚乱,陈易当然也紧锣密鼓地在准备自己的计划。也就在李治病情开始恶化时候,武则天就偷偷问询过陈易的意思,知道李治的病将不久矣后也马上采取了一些手段,包括调整一些关键位置的官员,政事堂的宰相人选也变动了不少。
裴行俭依然任尚书左仆射,并兼任刚刚建成马上就要开学投入使用的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祭酒,刘仁轨继续留任尚书右仆射,以李敬玄和薛元超为中书令,崔知温为侍中,裴炎为检校侍中,岑长倩转任中书侍郎,王德真为黄门侍郎,与岑长倩一道同中书门下三品。贺兰敏之改任吏部尚书,陈易升任兵部尚书,与贺兰敏之一道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参知政事。尚书省以下各部,以魏玄同为守户部尚书,刘审礼复任工部尚书,崔知悌为礼部尚书,卢承庆依然任刑部尚书。
对于武则天的最新决定,让他与贺兰敏之一道,以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身份参知政事,陈易还是很意外的。不过他没有推辞,而是坦然接受下来了。他知道朝中马上就要起剧变,官职再不升迁,许多事没办法做,也没办法号召得他举荐的那些人的。
此番动作是非常大的,除了最高级的这些官员有了不小的变动外,陈易举荐的那些人官职也大部有变: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卿,张柬之任御史大夫,骆宾王任吏部侍郎,王勃任军器监大监,王勃的哥哥王勮任中书舍人,魏元忠任军器监少监,李峤任宗正寺卿。其他一些得陈易举荐的官员也先后被改任新职。当然贺兰敏之举荐的那些官员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升迁,只不过贺兰敏之举荐的那些人入朝时候比狄仁杰等人晚了一些,能力上又远远不及狄仁杰、张柬之等在原来历史上非常有名声的人,是似所任官职上远不能与他们相比。
从官阶级别上来讲,狄仁杰、张柬之等人如今都身居三品至正五品之间的官职,可以说在朝中的影响力与日剧增,只不过他们行事都挺低调,寻常间没有太过于张狂的表现,即使朝中有纷争的时候,大多时候也是三缄其口,不轻易表态的,与陈易有点类似。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