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殿内一些大臣就他的事在争吵,再也忍不住站了出来,在殿下跪倒,向武则天认错,表示在这件事上他是错了,没有去想过更多,以为如今天下大安,粮食充足。不需要再大范围推广什么水稻的种植及稻麦种植技术,特别是以往极少种植水稻的江淮。
那个批复意见也不全是他的,是综合了几个人的意见才批复的,主要是这几个人长于北方,习惯了麦食,不喜欢吃稻米,因此反对在北方推广种植水稻。认为应该加大冬、春小麦的种植,所以才说动李显,反对这个提议。而李显认为不应该强迫百姓做什么,田地里种植什么应该由他们自己做主。免得惹起民怨。原以为会得一向标榜亲政爱民的母后赞赏,却没想到捅出如此大的漏子,李显是做梦也没想到,贺兰敏之会揪着这件事,在朝会上指责他。
这段时间代为批阅了不少奏本,可以说大多都是斟酌再三他才给出意见的,并且问询多人的看法,几十份奏本批阅下来再交给武则天复阅后,并没被指责,即使被贺兰敏之拿出来说的这份,武则天复阅后也没表示什么,今日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李显是非常的意外。他也明白了,贺兰敏之站出来指责,以此份奏折所批阅的事指责他,纯粹只是找个借口,想剥夺他参与朝事的权力。谁都知道,这份奏本并未批返,也就是意见可以修改的,即使他所批意见是完全错的,也没太大的影响,只要纠正过来就行了,但要是有人拿这件事“炒作”,指责他无处事能力,那醉翁之意就完全不是酒的问题了。
李显也只想了一会就明白过来,这是母后不满他插足朝事,而对他的警告,他如何敢不站出来表态,在认了错,表示自己确实欠缺处理朝事的能力后,他也马上向武则天请求,因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敢再替父皇和母后批阅奏本,以后他要多看,多听,多学习,待母后觉得他有能力了,再来代为处理朝事。李显也为自己错误的决定差点让母后所做让天下百姓能全吃的饱,吃的好举措泡汤的行为表示了多次的自责,并央请母后责罚。
李显如此的知趣,甚至让那些替他说话的大臣不要再说了,这让殿上的武则天很是惊异,她原本以为李显不会退让,至少在她表示意见之前不会自我认错,主动提出来不再插手朝事,朝堂上的争论会再持续一阵,在这件引头的事起了后,还要再有一些更深层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