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太阳也开始冒头,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贾东旭还没有上鱼,但是却听到了周边人的讨论昨天他勇于跳水救人的事迹。很多人都是半信半疑,虽然这是个讲奉献,乐于助人的时代,但是大冬天下水救人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除了军人和公安,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
贾东旭看到很多人半信半疑,瞬间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对着周边人说到:“这个事情是真的,当时我就在现场,那个小伙子好像姓贾,穿的好像是轧钢厂的工作装。被救的大爷姓李,他们是昨天才认识的,那小伙子借了李大爷的鱼竿钓鱼,那小伙子钓了一条三四斤的鲶鱼就准备回家。那小伙子还没走,李大爷就在那小伙子的钓位调到一条三斤左右的青鱼。李大爷也是一个舍命不舍鱼的人,被鱼拖到水里了也没舍得放开鱼竿。”
贾东旭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活灵活现的把昨天他救人事迹告诉了周边的人,看到周边有人开始相信了,就马上打开道德系统,果然道德系统多了四点。也就是贾东旭这一番表演和操作,有四个人相信了他救人的事迹。看东旭看着周边十多人,只有四个人相信,贾东旭还在心里抱怨,他这么辛苦表演,为什么就只有四个人相信。
就在贾东旭心里小抱怨的时候,有个钓鱼佬说到:“不能怪李老头舍命不舍鱼,昨天他钓上来的那条三斤多青鱼可以换十多斤的棒子面,是他们一家人十天口粮。李老头也是无可奈何,他们家都没有粮下锅了,死他一个总比死全家好。”
周边的人听了这话,大家心里都是戚戚然。家里定粮少,要不把没有定粮的人送回农村,要不就是想办法筹粮。现在全国大饥荒,把家人送回乡下和把家人送去死没多大的差别。有几个人舍得把家里人送回乡下,除非是迫不得已,才会把老人送回乡下求活。
对于这句话,贾东旭是深有体会,他们家就一个人的定量,如果不是易中海每个月都会支援粮食,他们家要不饿死几个,要不把几个送回农村。所以贾东旭前身是很感激师父易中海的,不管易中海是真善心还是算计贾东旭,现实就是因为有易中海的帮助,贾家才没有饿死人。
这个时候一个人对着贾东旭说到:“小伙子,看着你人挺好的,怎么没有去救人。”
贾东旭听了这话,心里就是一顿,拉起袖子说到:“各位爷们,也不是我不去救,是在是有心无力,你们看看我的胳膊就知道,我因为长期饥饿,完全没力气救人。如果我下水,不是救人,反而会成为累赘,搞不好我和李大爷都得死在什刹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