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中听到的类似于“鬼上身”的故事,诱发了他曾经人格粘附于“侵犯者”的潜意识记忆。
对于抑郁症者而言,鬼神的影响并不像强迫症者如此直观形象。
但他们却有一种真实的最初记忆:在儿时,他曾想过,如果鬼神真的存在,他的所有信仰都会被颠覆,而使自己形成一种完全陌生、绝望的观念。
而抑郁最开始发生的时候,恰恰就是这种信仰完全崩塌的感觉。
说来说去,还是回到了“妥协”机制上。
因为妥协,人格才会类似于一种胶状物,“粘附”到别人的人格上。
因为“粘附”,才会极端对“鬼上身”敏感。
最后一个结论就是:曾经的意外妥协,就是健康与病态的最初临界点。
换句话说:对鬼神传说的敏感也就是最初临界点。s男曾经面对家中突如其来的“入侵者”,仅有朦胧的记忆,分不清是人是鬼。
虽然从心理学上、客观上可以肯定是人,但当时他就是这种模糊不分的记忆。
因为这种最初临界点,他有时曾有过这样奇特的想法:当他害怕面对社会上的人的时候,想到鬼神的存在,就能冲淡这种社交恐惧。
相对的,当他害怕鬼神的时候,只要感受到人群的热闹气息,就会淡化这种恐惧。——这也是最常见的。
但一般人不会用鬼神来冲淡对人的恐惧心理。
在‘鬼故事’的背后,就是他仅是专注于妈妈的爱和信念。
只有那时,他才不会轻易听信他人的“鬼话”,而形成恐惧。
之所以用鬼神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