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大家应该极少能见到:既能轻松面对父母的老去,又能保持淡定,待人友好和善的人。
当然,心理特别健康的人还是可以做到的。
从“身心相融”的角度看:心理疾患者的身体疾病,如白发、虚弱、头晕、头痛……应是“吸纳”或“模仿”了父母的身体症状,潜意识想以此为他们承担。
但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他只能徒增痛苦。
明白了这一点,他就能知道:自己的健康,一定能带来父母的健康。
尤其是一个身心虚弱的男孩,面对父亲的衰老,他的潜意识会认为自己吸收了父亲的痛苦,不用再背上父亲责罚的包袱与良心的拷问,自己已经对得起父亲了,不用再为保护母性而向父性妥协和委曲求全。
这样看起来很玄,但是,不得不说,人们有时的一些身体症状都是源于心理的忧伤和压抑。
所以,仅靠心灵治愈某些身体疾病也并非“玄玄乎乎”。
所以,当某个有心理隐疾的男孩明白这个心理机制后,他就能以“勇往直前、不怕死”的勇气与阳刚,克服对父亲衰老地伤感,无所畏惧地追求应得的快乐。
似乎自己的阳刚与勇气,也能给父亲带来活力……
而这种阳刚与勇气,竟是源于父亲曾经对他的“勇气训练”的记忆。
这种“勇气训练”的记忆,正好取代了他对父亲衰老的罪责。
请原谅如此繁琐的分析。
但正因为人们对心理症状的本质了解太少,只能停留于千篇一律的解释中。
才会铁定地认为自己无法克服心灵的某些痛苦。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