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会选择激励他:“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既然你已经有自信了,就用在当下吧!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诚然如此,这种自信恢复得太难得了。应该用在当下,而不是停留在过去。
愿望是如此的美好,但是真实又是不容忽视。
如果不用恢复的自信去弥补过去的遗憾,他会形成一种空洞感,实际上仍然是一部分自我的缺失。
这种空洞感不容忽视,似乎又回到了前面的5%的致病因素。
他甚至宁愿去召唤那部分“伤痛”记忆,也要去弥补空洞。
如果用说教去鼓励患者接受那种空洞,活在当下。
那是一种积极的做法。
但并不是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的目的就是不需要多少鼓励与建议,基本依靠患者自身的本能反应来治愈心灵。
所以,首先就要承认这种空洞存在的真实与必要性。
因为这种空洞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反应。
具体来说就是心的一种悬空感。(在后面阐述quot;呼吸quot;章节中,可以推出:这种空洞感其实就是没有深入吸气,致使腹部没有正常膨胀而导致的)
然后再用患者的本能来弥补这种空洞。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症状,就是失去的那部分自我。
所以,如果患者用现在的自信,去弥补曾经的症状所带来的遗憾,自然就是“画蛇添足”了。
但是,要明白如此,前提是要让患者知道症状就是那部分自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