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爱的那个女孩喜欢坏坏的男人,他对坏的抵抗越发显得无力,最后在无形中选择放弃抵抗,自然染上了“坏”的恶习。
正如那种俗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心理动力的角度来说,就是弗洛伊德伊德所说的“爱的本能”与“破坏(死亡)本能”的天生对抗。
为了阻止人类无休止的欲望满足,“破坏本能”总是与“爱的本能”对抗的。以使自己保持理智和现实,不会为欲望无限向现实索取。
但如果过早地放弃“爱欲”的追求,这对平衡力自然会破坏,“破坏本能”如失去阻力和洪水,瞬间吞噬“爱欲”,使得“爱”与“破坏”混和在一起。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有时候强迫的思想明明很罪恶和有破坏性,却有如此强烈的冲动。就是因为里面夹杂了“爱欲”。
还得引用那个泼脏水的比喻。
因为当时害怕面对,所以不敢面对“坏”,结果反而毫无知觉染上了“坏”的罪恶。
染上“坏”并不会形成“强迫症“,因为暂时还没有对抗的对象;只是一种无所谓的”抑郁“状态。
只有当某个善良的女孩爱上他,激发他曾有的“善良”时,“强迫“才会发作。
此话怎说?
就是因为“坏”遇上了“善良”,才会形成激烈对抗!
在没有遇上“善良”之前,他只感染了“坏”的状态,并未形成对抗。
就如上例那个泼脏水的例子,因为害怕脏水,所以闭眼逃避,结果自然被弄脏。可他在潜意识中刻意否定自己被弄脏,似乎对自己已经脏了浑然不知。
只有等到某个干净的人出现在他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