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一笑。
就是这一笑,在今后成为他疾病康复地最强障碍之一。
这可以从他以后的心理看出:当他越接近成功时,越感觉仿佛有一种嘲笑会让他前功尽弃。
这种自毁成功几乎已成为他的一种宿命论。
这直接导致他宁愿先选择不成功,甚至自行前功尽弃,以免被前功尽弃的失落感所伤。
这就是上面所说的5%的致病因素。
仅仅是因为这一笑的作用。
同样的,当成功来临时,他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总觉得来得太简单。
正如心理疾患者认为心理好转来得太简单,肯定不真实,宁愿选择继续沉溺于心理病态中。至少这样不会让他太困惑。
无疑,这一笑实在太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转折作用却是巨大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所以,人们在不了解一个心理疾患者为了一丁点事,而心情波动巨大时,常常报以教导和指责的口吻。
这是正常的。
但身为心理医生,如果不知道这一微妙的致病因素,就以说教的口吻去指导患者,效果也一定是不理想的。
因为这种由小及大的转折作用,并非凭空臆造。而是依据患者本身的心理历程。
就上例而言。
那个男孩在此事之后,对表哥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折。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