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中是否有更深的潜意识作用?
应该是不容忽视的。
有很多道理和方法,无疑都是正确积极的。
但是,道理和方法的灌输并不太容易纠正患者的病态思维。
因为患者在潜意识中认同的只是传授他道理的人,把他当成一种极端的依赖;而并没有把道理融会贯通,纳为己用。
人们也许会见到他的症状和心态有所改变,变得积极乐观,但并不一定说明他内心真正发生了变化。
有的时候,这种转变皆是因为一种过分依赖和暗示而存在;或者是一种假“无所谓”(病态意志力)的状态,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想开和放下,实际是以此引人关注,迂回满足他坚持的那个愿望。而并非发自内心深处。
因为,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更容易引人关注。
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东西,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即便是相对健康的人说:“你费这么大力气才想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以此证明自己有多优越。什么长篇大论的心理分析费这么大力,也不如他一个没来由的“想得开”。
有的人很容易想开一个问题,并不一定说明他非常健康。也许是他在这方面想得开,但在另一方面却极易钻牛角尖。
也许他的“想得开”,也只是一种隐秘的“假无所谓”。
正如书上常说的:接纳自我,接纳症状.
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暂时做的妥协.
因为他们并未对症状做深入了解,只是感觉越抵抗症状越痛苦,而作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