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表面的情感流露,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因满足压制已成潜意识,连指导者本人也难以感知;更别说来访者。
所以,一味的听从积极地教化和模仿健康者的言行,并非看起来那么合理。
因为你吸收的,可能只是他人无意释放的,“词不达意”地情感宣泄。
所以,深层地意义在于挖掘那部分深藏地有价值的潜意识。
这个很难用说教和模仿获得,只能是来访者本人的遥远记忆。
……
如果一个人想了解自己,却又害怕外界的警告和暗示.
可以理解为一种quot;舍本逐末quot;
甚至可以理解为:贬低自己的判断能力,向外界妥协.
这在心理疾患者身上是普遍的.
在失去自主性的相对健康人身上也是比较常见的.
除此偏见之外,人们对于心理学还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期待。
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热衷于“励志讲座”的人群中看出。
他们往往为找不到成功与快乐之路而迷惘。
但未必达到疾病的程度。
一旦偶然听到某些励志与成功学大师的教诲与激励,会突然变得群情激昂,仿佛醍醐灌顶,坚信自己找到了光明大道。
诚然,很多大师的心理讲座无疑是充满趣味性与感染力的。
听课者往往被大师们那种闪耀着无穷光辉与魅力的人格所感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