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早起来,便和老三杨盼娘一起在家熬了浆糊。
\n
大家一起在大门上贴春牌儿。
\n
所谓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n
和现代的贴法一样,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n
杨士林在一边儿贴春牌儿。
\n
杨盼娘端着浆糊和杨蔓娘闲聊。
\n
“都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姐,我昨日去邱大娘子家送馈礼,她家说今儿个要发面,明日蒸馒头呢,问咱们家要不要一起蒸?”
\n
按着当下的习俗,除夕日前几日,或者除夕当天,君臣之间,商人、大夫与主顾之间,道观寺庙与施主之间,还有邻居亲友之间,都要互相馈赠年节礼物,也就是馈岁。
\n
杨蔓娘家今年新搬到这里,收到了清风观和大相国寺的馈岁礼,清风观的道士送的是熬的仙术汤,大相国寺的和尚送的是一盘子山枣和三颗避瘟丹。
\n
她们这一片儿房租略贵,能住起的自然都是经济殷实的人家,左右邻里的馈礼,也都颇为精致。
\n
住在左边院儿邱大娘子一家,她家公爹便是在汴京开酒楼的。酒楼是从祖上就传下来的,也很出名的,曹门蛮王家正店,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
\n
不要小瞧这个名号,整个汴京大大小小的酒楼,足足有七八千家。
\n
也只有七十二家正店,才有酿酒的资格,其他的店都只能算脚店,根本没有酿酒的资格,只能做分销的生意。
\n
这七十二家正店就类似于现代的米其林了。
\n
杨蔓娘她们一家搬过来之后,除了老三杨盼娘,基本都是早出晚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