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呐!”
\n
“我现在也五十多岁了,收了几个徒弟,但都不太出众,一身技艺若无人继承,实在可惜。”
\n
“这些年来,我走遍各地,寻找合适的传人,可惜始终未能如愿。”
\n
韩云点点头:“原来如此。”
\n
对于摔跤传承的练法,韩云是知道一些的。
\n
小时候,人身筋骨未壮,所以便用等人高的沙袋装,练习技巧;待过几年,浸水,感受其中柔劲。
\n
等到少年后,沙袋中的换成豆子,然后再是沙子,等接触到沙子,也就勉强算是入门了。
\n
青年,骨壮力生,不摔沙袋了,改摔木桩,在韩云得到的那魁的记忆中,这种木桩是特质的,非得在东北的冷水里阴浸数年的松木才行,可谓是又硬又沉。
\n
木桩之后,依次是石柱,铁柱,铜柱,那柱子重逾千斤,其上又紧缠桐油浸过的麻绳,极难下手抓握。
\n
故而练至最后,异人摔跤手有拔山扛鼎之力,勒石揉金之劲,都是摔铜柱子摔出来的。
\n
这个过程,练到三十岁能摔铁柱,就算不错,可以说一声在摔跤这门行当里有资质。
\n
偏偏直隶快跤比寻常摔跤还多一门,讲究脚腕如镰割草,勾腿伸缩如猿臂。
\n
所以一来二去,这收徒的标准就又提高了。
\n
有炼炁的资质,筋骨壮实但不笨拙,反而要身姿灵巧,还要吃得下辛苦。
\n
你要是往前数几十年,肯下功夫学手段的大有人在,可是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都是爹宠娘爱的,谁还愿意下这苦功啊?
\n
孙老板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