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的年轻,他们的右腋下都挂着模拟的陶削和长方形的袋囊,里面用以放置磨刀石。而俑的左臂肘与腰间有一圆孔,内为竹简。皆双手笼于袖中,做立姿态,看上去毕恭毕敬,一副随时待命的样子。
\n
好似有什么命令到达,他们马上就会拿出竹简记载下来,如果写错则立即会用“削”刮掉重写。
\n
喜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
\n
少府官员知道来者是名扬天下的“大人物”,低声说道:“不瞒喜君,夏公自己,也让人做了他真人大小的真身俑,就在其中!”
\n
“在哪?”
\n
喜在群俑中找着,那些站立在最前方的将军俑里,那些高冠袍服的文官俑里,甚至是挺矛作战的武士俑里,却都未曾找到黑夫的身影。
\n
“在这。”
\n
少府官员领着喜,来到了这个俑坑,最边缘的一角,指着站在边角上的俑道。
\n
“看那,那便是夏公的俑!”
\n
喜定睛一瞧,不由莞尔,那俑脸上涂了褐色的颜料,以示面黑……
\n
于是几百个俑里,数他最黑,还真像极了黑夫年轻时的模样。
\n
凑近了看,却见这“黑夫俑”戴臃颈,穿交领右衽短袍,足登麻布履,发髻右偏,戴着赤色的帻。腰缠绳索,手持木牍,标准的基层小吏打扮。
\n
喜认得,这是黑夫初为秦吏,成为公士,在湖阳亭任亭长时的装束……
\n
他就站在成千上百个秦吏中,仿佛就是他们里,最不起眼的一员。
\n
但除去面黑,与其他俑最大的不同是,在众俑皆肃穆之际,这“黑夫俑”的脸上,却带着开怀的笑。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