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每天不光固定有几百号船工和扛包苦力,还有一些乘船的旅人和一些客商下来歇脚。
整个码头进进出出一天最少几千人,大部分是客商和船工,还有一些坐船在此停留歇息的旅客。
多的不说,一天能卖出去几十份餐饭,所得盈利远远比在脚店里当掌柜的大伯挣得多。
而周梓桃有信心能卖出更多,到时带着家人挣了钱,以后在家天天吃好的喝好的也有理由堵住村里人的嘴。
周老太也有些心动,眼看田赋丁税一年比一年高,他们家也开始入不敷出,她正愁以后日子该怎么过。
要是能有个挣钱的小生意做也不错,哪怕挣得钱都给桃丫头,给家里帮忙的人管顿饭就行,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口粮。
下午来牲口市的人不多,卖家也不多,只有十几家卖牲口的。
卖牛的不多,只有两家,而且那两家一家卖的是才三个多月大的牛犊,一家卖的是养了十年的老牛。
刘翠萍一个都没看上,不免有些失望。
周梓桃却看上了一家卖骡子的,她的心里更偏向于买骡子,骡子只比牛力气小一些,拉车速度却比牛快一些,农忙时也能下地耕田。
他家这只骡子尾巴较短且粗壮,四肢强健有力,蹄部宽大且厚实,一看就是马骡。
马骡虽不如驴骡跑的快寿命长,但不管是在体型还是力气上都更大一些,而且马骡相对驴骡脾气更温顺,耐力更好,耕田拉货都没问题。
这只骡子刚三岁半,正好到了可以拉车干活的年纪。
周家人也非常满意这只骡子,刚才还因为没有买到健壮耕牛的刘翠萍又兴奋起来。
骡子因为不能繁殖后代,会比牛便宜一些。
买一头健壮耕牛需要将近二十两银子,买这只骡子只需要十六两银子。
周老太又跟卖骡子的老汉磨了半天,最终那老汉被磨的没了脾气,以十五两银子成交。
有骡子怎么能没有能没有配套的骡车,老汉的骡子才养大还没有开始让它拉车,自然没有骡车卖。
那卖骡子的老汉告诉他们西街有个杨木匠做的车架便宜又结实,一家人又赶到西街杨木匠那,花了二两多银子买了最贵的带车厢的骡车。
买完这些东西,周梓桃让周老太他们全都坐上新骡车赶去了粮铺。
她穿来好几天,天天不是吃玉米面饼子就是红薯稀饭。
天知道她有多想念前世的大白馒头和白米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