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座山下,抓了一条九尺长鲟鱼上的岸来,找了一个地方,腰间百宝囊摸出打火石,燃了篝火烤食了鲟鱼。
暴食一顿,俺很满足,长身体啊,需要。黑骡子也很满意,毕竟它是不太乐意在水里漂流了。
天亮了,有了行人,一打听,此地原来是江宁城外的雨花台。
传说南梁武帝时期,佛门昌盛,有宗师在此设坛讲经,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俺凭着自己一双利目,在这片山冈之上找到不少五彩斑澜的玛瑙石子,这就是那雨花石了。
俺挑挑拣拣,留下十几块儿最精美别致的,都鸽子蛋大小,塞到自己的革囊中,回二龙山,哄曹正家小孩儿用。
此处有僧说法天花乱坠,也有僧听了不屑离去。那离去的僧人就是达摩,一苇渡江去了北魏,最后成为禅宗开山老祖,少林寺尊达摩为武学祖师。
释迦拈花微笑,神通第一的大弟子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达摩在中土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脱离文字,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终于成为释教最大宗门。
俺对明心见性十分认同,对不立文字也无所谓。但是,对不好好说话,跟算卦的神棍一样说囫囵话让人胡猜的行为深恶痛绝。
老大鲁智深就说他师兄智真长老,打坐入定,回来后,一副欲说还休,天机不可泄露的样子,就好爱打个偈子,含含糊糊的说,弄得他总是一头雾水!真不是个爽利的人儿!
那个争夺衣钵,渐悟与顿悟比斗的故事,俺十分遗憾那个神秀败了,
神秀主张渐悟,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讲究是功夫要用到火候,要刻苦修持才能成功。
慧能主张顿悟,让人代书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顿悟的境界高啊,多好啊,不用劳神费力,权贵们在床上跟一群美女胡混着,嘎,顿悟了,多鸟!
再加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这些高端权贵一看,“哎呦,甚合我意啊!”,一定会大力支持。
这样的迎合,可能真会有那么几个真传弟子出来,根性高的很认同嘛,确实可以一夜成为高手。但是最大的收获就是收了一大群滥竽充数,不好好说话的神棍,毕竟这世上根性很高的不多。
更可气的是这股风气影响了世俗的人,衍生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