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远在无数维度之外的123号,他的数据化思维核心都出现了一瞬间的卡顿。
这是……什么回答?
这根本不是回答!这是一个三岁小孩在玩过家家时,才会做出的强行定义!不讲逻辑,不讲道理,充满了蛮横的、不容反驳的“我觉得”!
然而,就在林逍话音落下的那一刻。
“理”,被重塑了。
在所有人的感知中,那个原本只是“茶杯一部分”的杯盖,它的“存在属性”发生了剧烈的、根本性的改变。
它不再是“从茶杯上取下来的盖子”。
它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全新的、与茶杯拥有同等“存在权重”的个体。
它就是“新的”。
而那个茶杯,也固定了它的属性。
它就是“原来的”。
两者之间,再无任何“替换”、“修复”的因果关联。它们的关系,被林逍一句话,强行斩断,然后重新定义。
如果说,“忒修斯之船”的悖论,是一个复杂的绳结。
那么林逍,根本懒得去解。
他直接用一把名为“我说是就是”的剪刀,咔嚓一下,把绳子剪成了两段。
然后,他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所有人:看,现在是两根独立的绳子,问题解决了。
这是一种极致的、不讲道理的“唯我主义”。
一种将自身意志,凌驾于世界客观规律之上的,终极的“任性”。
但偏偏,它成功了。
因为林逍所处的这片领域,他的“任性”,就是最高法则。
734号的终端,再一次发出了濒临崩溃的蜂鸣。
屏幕上的数据流,已经不是混乱了,而是一种绝望的、反复的自我否定。
【悖论解析开始……】
【正在分析“本体”与“零件”的逻辑关联……分析失败。】
【失败原因:逻辑关联被未知权限强行切断。】
【正在界定“身份继承权”……界定失败。】
【失败原因:“身份”被重新赋予,无需继承。】
【警告!警告!检测到“第一定义权”介入!该权限等级……无法估量!】
【重新演算……】
【结论:基于“第一定义权”的最终裁定,“忒修斯之船”的本体,为被定义者A。“忒修斯之船”的零件集合体,为被定义者B。A与B为两个独立个体,不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