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七月初五,1623年7月31日,颜楚城。
李国助这几日都在陪父母和妹妹逛永明镇,前天才到颜楚城。
比起去年,这里已添了不少生气,沿街的商铺与住宅次第立了起来,
原先的木制城墙正被包砖的夯土墙替代,工匠们挥着夯锤的号子声隔着半条街都能听见。
城外更热闹,朝鲜流民与建州逃奴的帐篷铺了好几里地,像片流动的灰色海洋,都在等着入籍安置。
李国助提出的朝鲜流民安置方案,已在议会顺利通过。
如今颜楚城港口成了转运枢纽,流民正一批批被送往库页岛南部;
其中的工匠被单独留下,派去摩阔崴沿岸营建三座新城,
它们位置,恰是李国助记忆里后世俄国哈桑区的哈桑、波谢特、扎鲁比诺三镇。
朝鲜女人则被安置在颜楚城的纺织行会,这法子还是学的英国人。
建州逃奴经了严格筛查,剪去辫子后,要么在附近垦荒,要么去摩阔崴助工,也有一部分应募去了双城卫开荒。
城里的事忙得脚不沾地,城主洪旭自远征济州岛回来,就撞上这移民大潮,近来天天被琐事缠得焦头烂额。
他不在的三个月,颜楚城由城镇委员会代管,如今回来面对这千头万绪,怕是连喘口气的功夫都少。
李国助倒得了几日闲。
想起林翌六月廿一造出的风箱式蒸汽机样机,他忍不住失笑,
那机器虽能转,输出功率竟还不如廉司南机。
这结果他早有预料,既无分离式冷凝器,又缺主动阀,能动已是不易。
可徐光启当场就懵了,当天便茶饭不思地扎进雅兰城军械库的设计院,闭门不出,至今都没露面。
李国原本想提点他往分离式冷凝器的方向琢磨,先把廉司南机的功率提上去,
奈何要陪父母,只得暂且搁下,只盼徐光启能凭自己的慧根悟透这层关节。
连带着火箭弹的计划也停了。
作为火箭燃料的硝糖的配比他早烂熟于心,缺的不过是个顺理成章的由头公布于世。
奈何李旦与许心兰今年打算留在永明镇,不回平户了,他便想着先好好陪家人,这些事只能晚些再说。
下午,李国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是张弘派亲兵从牛岛送来的。
少东家:
先说牛岛的情况,
经过五百弟兄一个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