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办法安置,老城都快挤不下了。”
“朝鲜流民?”李国助脚步微顿,看向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绫阳君政变闹的,”
虞明珠轻叹一声,
“朝鲜刚闹过两年饥荒,又遇上政变,现在境内乱得很,不少人活不下去,就往咱们这儿跑。”
李俊臣皱了皱眉:“为这事儿,议会最近吵翻了天,都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安置。”
“这有什么好吵的,”
李国助语气平静,云淡风轻,
“把有手艺的工匠留在城里,其他人就送到北苦夷岛南部垦荒、挖煤去。”
李俊臣有些迟疑:“这样区别对待,怕是不妥吧?”
“总要有人干这些活计,”
李国助说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虞明珠,她母亲是朝鲜人,算起来也是半个朝鲜人,便放缓了语气补充道,
“不过你放心,除了安置去向不同,教育、医疗、薪酬、养老这些福利,都跟汉人一样。”
他顿了顿,又道,“若是挖煤挖得好,还能免服兵役。”
心里却自有盘算,采矿挖煤既辛苦又危险,汉人自然不必去,
这般安排,既保证了人力,又不至于显得是刻意苛待朝鲜流民。
虞明珠闻言,微微欠身:“少东家能这般考虑,我替朝鲜流民谢过了。”
“这法子确实周全,”李俊臣也松了口气,眉头却仍未完全舒展,“我尽快促使议会通过这个法案。”
这几个月进来了多少人?”李国助追问。
“两万出头了,”
李俊臣声音沉了沉,
“辽民和朝鲜流民差不多各占一半。”
“从四月起就没断过,近来更是有增无减,照这势头下去,怕是今年就得破十万。”
他眉头又拧了起来,
“李德送来消息说,庆源渡口的临时窝棚都搭到官道边了,再不想办法分流,怕要出乱子。”
“绫阳君还在清剿异己,朝鲜流民逃难的只会更多。”
虞明珠在旁补充道,
“辽地那边更不必说,建奴治下的奴隶跑出来的,几乎天天都有。”
李国助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看向李俊臣:
“你刚才说不止朝鲜流民,还有大量辽民?他们怎么能一下子涌来这么多?”
“咱们向来是靠船队从辽东沿海和朝鲜铁山转运辽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