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镇的毛帅地雷用的好,想赚他的钱罢了。”
“少东家真是太谦虚了——”洪旭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其实李国助的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地雷最早就是起源于中国。
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震天雷、火药坑等地雷。
震天雷是一种铁壳爆炸武器,可埋设于地面或城墙下,通过火绳引爆,用于防御战。
南宋军队在对抗蒙古入侵时,曾挖掘坑道填埋火药,待敌军经过时远程点火引爆,就是火药坑。
到了明代,地雷种类就更多了。
比如自犯炮,是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的一种埋设于地下的爆炸装置,使用绊发或拉发引信,可视为早期地雷。
又如万弹地雷炮,是一种大型地雷,可同时引爆多个子雷,形成大面积杀伤。
明军对抗倭寇时,也常在营地周围埋设火药陷阱,防止夜袭。
毛文龙就以灵活运用地雷等爆炸武器着称,堪称地雷战大师。
他镇守皮岛期间,多次利用地雷、火器伏击后金军队,成效显着。
后金以骑兵为主,擅长野战,但毛文龙在山地、丛林、隘口埋设地雷,限制其机动性。
在八旗军必经之路埋设拉发或绊发地雷,待骑兵经过时引爆,造成人马俱损。
毛文龙部曾用此法在宽甸、镇江等地多次杀伤后金军。
他还擅长用地雷配合火器协同作战,将地雷与火炮、火铳结合使用,
先以地雷打乱敌军阵型,再以火器射击。
在1627年的“丁卯之役”中,毛文龙在铁山、宣州等地设伏,用地雷迟滞后金军,为明军反击争取时间。
他还在义州、安州等地埋设地雷,后金军行进中多次触发爆炸,伤亡惨重。
后金军对毛文龙的地雷战术极为忌惮,行军时需派工兵探路,严重拖慢进攻节奏。
皇太极曾称毛文龙“狡黠多诈,善用地火”,可见其地雷战术之效果。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毛将善用地雷,虏至辄爆,故胡骑畏之如虎。”
毛文龙虽有虚报战功之嫌,但其地雷战术的实际效果仍被承认。
昨晚,永明军用来防备建奴夜袭蚕场的战术,明显就是借鉴了毛文龙的战术。
17世纪,随着燧发枪技术的成熟,欧洲军队开始使用燧石击发式地雷,大大提高了地雷的点火可靠性。
在17-18世纪的欧洲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