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希望郭怀一能改用浸出法提取甜菜糖汁。
“主要是因为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很难达到实验室里一样的条件。”
郭怀一从容不迫地答道,
“浸出法需要热水,还要维持热水的温度稳定。”
“这在实验室里并不难做到,但要在工厂里实现很难,”
“机械委员会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使用空气温度计,也只能比较接近实验室里的条件,”
“而且越是想接近实验室里的条件,成本就会越高。”
“所以经过多方评估以后,我们决定用压榨为主,浸出为辅的方法提取甜菜糖汁。”
他所谓的“空气温度计”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在1593年左右发明的。
伽利略将玻璃泡加热后倒扣在水中,
当温度变化时,玻璃管内的水位会因空气热胀冷缩而升降。
这种温度计易受大气压影响,测量精度较低,且无法给出具体的温度数值,
所以很难用于甜菜制糖生产过程中浸出步骤的温度控制。
永明镇,特别是永明学会积极学习欧洲科技知识。
所以只要是永明学会的成员,就没有不知道空气温度计的。
“原来是这样啊……”
李国助无话可说了,他只知道浸出法是现代甜菜制糖的核心工艺,
并没想过以17世纪的技术条件是否能够用好浸出法。
现代甜菜浸出法依赖连续化渗出器、精密温控系统和不锈钢设备,
而17世纪的条件显然无法实现这些,所以只能采用更原始但可靠的技术组合。
现代渗出器需要不锈钢和自动化控制,
17世纪只能使用木桶、陶缸或石槽进行间歇式浸出,效率极低,提取率可能仅60%。
何况17世纪的热水循环系统依赖人工加热,难以维持70°C恒温。
而这是现代浸出法的核心条件。
历史上,欧洲甜菜糖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法国。
1811年,法国在拿破仑的命令下大规模推广甜菜制糖,以应对英国的海上封锁导致的蔗糖短缺。
法国短期内建立了40家甜菜糖厂,年产量达300万磅,约合1360吨。
但1814年,战争结束后因蔗糖恢复供应,甜菜糖产业一度衰退。
永明镇目前的甜菜制糖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