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本土人口仅约20万,却通过高效的商业和海军体系,维持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其海军规模在和平时期,一般是50艘常备桨帆船,数百艘可动员的商船。
战时可迅速扩充至3000艘船只,包括商船改装,水手和士兵达3.6万人。
例如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威尼斯就提供了大部分运输舰队,并直接参与攻占君士坦丁堡。
其维持庞大军队的方式主要是三点。
一是商业财富支撑。
威尼斯年财政收入高达161.5万杜卡特,约等于同期西班牙或英格兰的收入,主要来自东西方贸易垄断。
通过类似保护费的“牌饷”制度向商船征税,确保海上霸权。
二是高效动员体系。
公民兵役制,男性公民需服役,海军桨手可快速征召。
商船即战舰,战时商船可迅速改装为军舰。
三是雇佣兵补充。
陆军依赖意大利和德意志雇佣兵,如瑞士长枪兵。
其有两个显着特点。
一是小国大海军,以极小人口维持地中海霸权,军队占比远超法国、西班牙等大国。
二是商业-军事复合体,经济完全围绕贸易和海军,社会高度军事化但不依赖农业。
明郑政权在郑成功初期的控制区金门、厦门等地仅有4万人口,但军队却达1.5万,占比37.5%。
1650年代,明郑军队从6000人增至5-6万,增长近10倍,控制人口约20万,军队占比25-30%。
1658年北伐时,动员17万大军,远超其实际统治人口。
其维持庞大军队的方式主要是三点。
一是海洋贸易支撑。
垄断东亚贸易,控制中国-日本-东南亚航线,年利润达白银200万两以上。
对日贸易,生丝、糖等商品利润率达200%-300%。
二是军事屯田,在台湾实行“寓兵于农”,军队自给自足。
三是高效动员:
八旗式编制,仿效后金,设立“镇”“营”单位,强化凝聚力。
仇恨驱动,通过反清宣传和诉苦大会激励士气。
其有两个显着特点。
一是弹丸之地养大军,以闽南沿海和台湾小片土地,长期维持数万脱产军队。
二是海商-军事复合体,依赖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