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柱般倒下,
有个镶白旗的拨什库被跳弹击中腰部,上半身直接飞进了芦苇荡。
皇太极的指甲陷进掌心。
这不是明军那种绵软无力的炮击,每发炮弹都像长了眼睛,专挑浮桥节点打。
河面已成血海。
第三发炮弹命中基座时,整条浮桥像被巨兽咬住般剧烈颤抖。
一个包衣被气浪掀到半空,落下时正砸在尖锐的木桩上,肠肚挂出三尺远。
忽然一声霹雳砸在河面,激起的水柱溅了图尔格满脸腥臭的河水。
第四发炮弹直接命中正在铺设的松木筏子,断裂的木材像投枪般四散飞射,
三个正在捆扎绳索的包衣被当场钉死在河滩上,鲜血瞬间染红了浅滩。
“砰——哗啦!”
又一发炮弹贴着水面跳飞而至,在河面上打出长长的水漂,
连续三次弹跳后狠狠撞进浮桥中段。
图尔格亲眼看见那枚二十斤重的铁弹如何在浮桥基座上撕开血路——
先是撞碎三捆刚运到的圆木,接着在水面弹跳两次,
将十多个推着木料的包衣拦腰扫倒,断肢和碎木在血雾中飞旋。
飞溅的木屑在空中旋转,直接削掉了一个巴牙喇的半边肩膀。
这发跳弹竟贯穿了整条浮桥,最后嵌进岸边礁石时,还在冒着滚烫的白烟。
“怎么可能……”皇太极攥紧缰绳。
他见过明军打炮,可从未见过能精准控制跳弹的炮术!
那些棱堡炮手分明是算准了角度,故意让炮弹在水面弹跳增程。
“咚——咚——咚——”
远处的城池上传来一阵怪异的钟声。
皇太极不知道,那是城上的炮手在使用铜钟测距法。
这是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使用的一种原始却有效的声学测距技术,
主要用于解决当时军事防御和航海中的关键问题。
其核心用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塞防御中的火炮射程校准和协同防御。
当敌方舰队或军队进入要塞火炮射程范围时,
铜钟会被敲响,利用声波传播时间差辅助炮手估算敌军的距离。
若钟声从了望塔传到炮台需2秒,约680米,炮手可调整火炮仰角至对应射程。
结合预设的炮击标尺,如荷兰人使用的射表,提高首轮炮击命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