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从未达到与土豆一样对饮食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从南美引进的番薯喜温暖气候,需15℃以上的气温才能正常生长。
而英国的年平均气温约为8℃至12℃之间。
这还是现代的数据,在明末小冰期只会更冷。
所以番薯在英国的种植量一直较少。
虽然不能排除英国农民改良红薯品种的可能,
但与土豆相比,他们对改良红薯品种的热情肯定不会太高。
然而郭怀一却说,自己种的就是李国助从考克斯手里弄来的番薯。
那就说明,英国无意间还是培育出了耐寒耐旱且早熟的红薯品种。
但即使如此,红薯也没有在英国得到像土豆一样的推广。
“嗯……你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徐光启捻着胡须沉吟道,突然又问郭怀一,
“那除了品种外,你们还有别的办法确保番薯的产量吗?”
他本来就是西学大家,李国助说1526年和纬度,他是肯定能听懂的。
至于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他倒是有可能听不懂。
毕竟那个时候,对欧洲很多国名的翻译,跟现在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然而比起这些,他显然更在意红薯相关的问题。
“有啊。”
郭怀一立即自豪地说道,
“我们会把番薯种在丘陵的阳坡,这可以保证它们得到更充分的光照。”
“何况热气是向上的,即使到了八月,丘陵的阳坡也比平地上暖和一些。”
“我们还会用垄作覆草保温法,避免番薯遭受霜冻。”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在种下四个月以后再收番薯。”
“在丘陵的向阳坡,我们还会套种玉米和番薯,也能提高番薯的产量!”
“哦,这倒是与我的方法不谋而合呀。”
徐光启惊喜地道,旋即话锋一转,
“不过玉米跟番薯套种,老夫倒是没试过,真能提高产量吗?”
徐光启对玉米也是有一定研究的,而且“玉米”之名,也是最早见于他的《农政全书》。
这也就怪不得,他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
“千真万确,比真金还真!”
郭怀一信誓旦旦地道,
“我们有只种番薯的梯田,也有番薯和玉米套种的梯田。”
“徐大人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