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刚进入总装阶段。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10月底才能完成总装下线!这还不包括后续必不可少的系统调试、武器匹配、驾驶员适应性训练等环节。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
唯一的好消息是,那台经历了“星桥”崩溃、林震重伤、又浴火重生的“刑天零号机”升级版,已彻底完成优化与验证。
此刻,它如同蛰伏的巨兽,静静矗立在“铸星熔炉”的专属机库内,成为“镇海”中队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强的实战训练平台与精神图腾。队员们轮流进入,在模拟战场中感受着这柄国之利刃的咆哮,每一次启动,都带着向死而生的决绝。
“一个多月……”李振国的声音打破了死寂,低沉而沙哑,像砂纸摩擦着钢铁:“敌人给我们最后的一个多月。”
“刑天量产进度无法再压缩,”周工的声音带着工程师的冷静与无奈:“强行提速,风险不可控,可能适得其反。”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陈胜身上。
陈胜的目光缓缓扫过星图上那代表凯撒庞大武力的猩红光点集群,最终定格在代表“镇海”中队的十个幽蓝光点上。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停止高强度极限对抗训练。即刻起,全员转入深度战术复盘与低强度战术推演。”
命令简洁明确。
“理由?”李振国沉声问。
“一、生理与神经需要恢复期。持续高压已逼近临界点,再强行榨取,实战时必出纰漏。”陈胜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林震、李玉凰等人:“二、战术体系已成型。过去三个月,‘十对九十’的推演,我们从崩溃到惨胜,最终能稳定达成目标。核心在于‘镇海之盾’的消耗诱导与‘特殊减员’触发机制。此战术,无需再用血肉去‘磨’,有心算无心,我们现在重点是怎么能减少牺牲。”
他指向星图上凯撒的兵力部署:“三、敌方虽有一百八十台机甲,近一百名驾驶员,但战场瞬息万变。其不可能一次投入全部力量对我方十台刑天进行围剿。最大可能,一次投入兵力在七十至九十台之间,甚至更少,以保持战场弹性和对其他方向的威慑。”
陈胜的声音斩钉截铁:“而我们,早已在‘十对九十’的地狱里爬出来了。面对八十台,甚至九十台,我们有足够成熟的战术体系去应对、去消耗、去……拧断他们的脖子!现在要做的,不是继续透支,而是将这套战术刻进骨髓,融进本能,在放松状态下也能精准执行,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那最终的碰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