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船上大太阳也没把他晒很黑,两人一见衷情。尼伦家族身份高贵,怎么会同意这桩亲事?二人难舍难分,珍娜又向往神秘的东方,趁着季风起,满载货物一起回了南海。”
何昭旭好奇道:“后来呢?高祖母再也没有跟家乡联络过?”
何族长看他一眼:“很多年以后,珍娜的小叔和大哥领着西洋船队来东陈贸易,看到珍娜儿女成群,生活幸福,何氏也发展极好,尼伦家族才承认了这门亲事。祠堂里还留存着他们送给珍娜的西洋首饰、《圣经》、婚纱,以后娜娜大了,让她去一趟东罗马吧。”
何昭旭道:“咱们认识会东罗马语言文字的人吗?让娜娜学习一点,长大了,也去高祖母的国家瞧瞧。”
何族长道:“人目前是没有,《圣经》、西洋植物书册有一套,珍娜留下来的,还有一份尼伦家族赠与的航海图。学习笔记有一本,你高祖父写的,用东陈的文字标记了读音和释义,标准不标准的不知道,想学就试试吧。”
何昭慧又作天作地一番,让她父亲责令去跪祠堂。梁夫人叹口气:“大人,也别光责怪女儿了,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找个好人,嫁出去祸害别人家吧。”
何族长点头:“夫人说得有理,北方大族肯定是没好法子了,就是有,女儿这般品行,老夫也不放心她远嫁。南海也有七家大族,看哪家有合适的孩子,嫁得近近的,有个什么事,大人们也好调解调解。”
何夫人道:“行,稍后就去打听,妾看叶氏和或白氏挺不错了。”
时间总是不紧不慢,慢慢的流逝。启辉二十六年的新年来临了,一进腊月,就开始飘雪,都城大旱全面解除。
腊月二十三,王尚书收到渤海高氏的回信,对王家的请期直接驳了。并提出了条件:八万贯赔门财,一半现钱,一半用粮食兑付。过门后,潜秀山给高家姑娘三成的份额。要是能兑现,明年秋天就可嫁女。
王尚书一拍案几,高家瞧不起人呀,这般嘴脸让人恶心。王尚书修书一封,回绝了王家人的提议,并提出两家退亲。高家姑娘价格太贵,汝南王氏娶不起,让他们另攀高门。高郎中知道了,心里也有几分不自在,自家人这番行事,是过分了一些。他们离得远,瞧不见王家人的脸色,他天天看见王尚书的老脸吊着,十分不自在。
皇帝心里很闹腾,都城大旱是解了,可是其他地方,报了十几州的旱情,江南又发了水。吐蕃粮食常年不足,全靠从东陈购置,东陈发大灾,他们也受影响。游牧民族生存艰难,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