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二来师长们看家长的面子,对他们客气些。孩子们去读书,男人们也在千阳书院工作,几个妻妾也都跟去了。没人愿意在家里伺候婆母,有事没事的挨训立规矩。刚好,长孙夫人也不待见庶出的这一堆,双方眼不见心不烦。
长孙夫人家里清静,有邀请侄子们在家里住下的意思。长孙清笑着拒绝:“多谢姑母挽留,来前父亲有交待,表兄在礼部任职,恰管教育与科举,而侄子正是来求学和参加科举的,要注意避嫌,免得横生枝节。”
王尚书听了也点头,大舅考虑得周到。都城本就关系复杂,嫌人穷恨人富的小人比比皆是,防着点好。长孙夫人看了一眼儿子的脸色,只好道:“说得也是啊,你们住在景阳侯府也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让人来姑母这里送个信。”
长孙清赶紧应是,又递给王尚书一张礼单,王尚书看了一眼:骏马四匹,单重二两的金锭一百个,奶酪百斤,西域产的彩色丝织长巾十条,上等羊皮五十张,西域精工手织羊毛毯子五张。
王尚书把礼单往袖子里一塞,大舅的家底非常丰厚,送这些礼不算过分,完全可以笑纳。大舅这人外表看着粗犷,外人都不知道他是长孙家心眼最多的。他年轻时就随着外祖父西征,战场上他是缴获最多的,胆子还大,多少好东西都落进了他的腰包。这也是外祖父处处跟他斤斤计较的原因之一,四个孩子里他家底最丰厚,就别来老子这里占便宜了。
长孙夫人瞪儿子一眼,人家送这样大礼,也不知道客气客气,直接就收了。叹口气:“善先,阿清、阿洁都是好孩子,阿清是陇右的举子,阿洁有州学的生徒推荐信。人家父母安排让大老远地投奔了咱们来,想进国子监上学。依娘看,你想法子让他们进国子监最好,实在不行了,再去他姑父的千阳书院读书。”
王尚书笑笑:“娘,善先看两个表弟的学问还行,进国子监进修一下挺好的。刚好张祭酒就在咱家隔壁,一会儿就领两个表弟去看他在家不。有些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张老大人亲眼瞧瞧,再试探几句深浅,就好说话了。”
长孙夫人一听,也不留饭了,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当拜礼,让他们赶紧去。长孙清看着两大篮子水果,一大食盒的糕点和糖果,还有一大盘熟牛肉,一篮子鸡蛋,忸怩道:“大表兄,拿些吃的就上门,是不是显得太不郑重了?求人办事,还是写个礼单,送些大礼方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尚书道:“要是往年,拿些吃的就上门求人,有点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