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跟吴家换到大量的粮食,想干什么?管她想干什么,此时不勒索还待何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进入九月,温度降下来,不过天依旧是不怎么下雨,倒也不是滴雨不下,偶尔下一场小雨,只是难解旱情。都城里的私营粮店都关板了,无人酿酒,酒价过高,小酒馆也都不开了,只有官家的粮店还勉强开着,每天限量供应,价格是去年的三倍了。
青衣君祠今年照样在八月初就开办菊花展,十月初结束,门票只收两文钱。大灾之年,鲜花无用,拔了可惜,全当开放给大家看吧。要是相中了哪盆花,卖一盆是一盆。菊花是多年生的植物,现在贱价买走,好好养护。明年后年天气正常了,就不用再花高价买了。
常久山领着两个近随来了一趟青衣君祠,上主殿给神像上了香。他颇有兴致参观了一下青衣君祠,这几年王尚书陆续建设青衣君祠,又加盖了几组建筑,竟然有庭院深深的感觉。祠堂正殿前的大花池里种了一株大牡丹,说有十来年了,是园中的花王。此时自然只剩叶子,听说花王上面嫁接了几个不同品种,花开时有近百朵,颜色与品相不同,非常壮观。
后园中的牡丹清明时节都出售一部分了,价格比往年便宜一多半。此时来看,牡丹田中只剩一些留种的,花期已过,没什么可看的了。
中秋后,菊花也陆续开放,此时花开正艳,品种之多,不是亲眼瞧见都不相信。菊花价格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不到,有些贪便宜的人正在挑选。
同时展览的还有梅花盆景,精神也蛮精神的,还没到花期,连个花苞也没有,每盆的花盆上贴着品种名称。价格自然也是往年的十分之一,喜欢的人现在买是最划算的。
往年供应的桃花酒今年也停销,说依朝廷律法,停止用粮酿酒。
常久山上了后园的观景阁,要了一壶茶,一盘秋梨,一盘点心,竟然要价十贯钱,颇有些心痛。他付了茶钱,又放下几颗银豆子到茶盘上,问前来伺候的厨娘:“这位娘子,本官有一事相问,借住在这里的王元娘还在吗?”
那奉茶娘子收了银豆子,正色回答:“回大人,王娘子早就走了,据说去青州和密州了。都城大旱,不过青州和密州临海,没受旱灾影响。娘子擅长农事,可能去那边帮王家两位公子种明年的夏粮呢,估计年前能回来。”
常久山听了泄气,这是见不着王元娘的面了,真是不巧。
喜欢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