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奏报正事呢,你杨御史实在是不懂事,一张破嘴胡说八道,寻衅滋事,这不是找抽着吧。
也有少数人心里更明白些,年前吴王妃撺掇英王想争青衣君祠的管理权,好发笔横财,没弄成,估计心里恨着王家。杨御史也是英王本家,自然处处给王家人小鞋穿。不过,吴王妃贪婪,英王也愚蠢,青衣君跟你杨家啥关系也没有,哪里就轮得上你家管?这么多皇子、公主、皇叔、宗室成员都没好意思伸手,估计一来是不愿意跟死者争利。二来青衣君原是梁王妃,也算皇室成员,虽然和离了,皇帝心中些许歉意,多少得给些面子。
杨御史面如死灰,失魂落魄,一个劲看英王和左仆射杨大人,希望他们给他求个情。谁知两人眼观鼻,鼻观心,一声不吱。
英王心道: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杨家把这人放到御史台,就是因为他冲动好斗,一挑唆就上,跟疯狗一样撕咬杨家想收拾的人。不过,你咬人也看看情形,现在是大灾面前,一切以抗灾为主要任务。况且吴王是自家女婿,王尚书是女婿的亲家,也是女婿的得力干将,有矛盾只能私下处理,你咬他作甚?
杨左相也气:杨御史以前就做过许多蠢事,得罪了不少人,杨家给他收拾了不少烂摊子。现在皇帝正在气头上,自家求情不好,挨皇帝几句训还是小事,要是皇帝迁怒,一并发落了实在不值当。
王尚书道:“陛下,臣有一言。果树不但不能砍,天灾过了还要多种树。庄稼之类两年三收,野草之类一年一枯,只知消耗土地的肥料和墒情。而树木根系远比它们发达,数十年不衰,根茎在地下盘结,能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何况,树木的作用也极广,修建工程离不开它,不说门窗梁柱,就是砖瓦白灰,也要木柴烧制。百姓升火烧炭,日复一日,用量聚少成多,可是,自然界十年树木,需要时间漫长。试想,如果都城周围的树木被砍伐殆尽,西北的风沙要直吹西京,以后大旱的情形会更多。”
礼部的淳于大人也上前附和,司农寺的几位大人也连声称是。皇帝点点头:“此话有理,怪不得近些年,都城春日多风,风中还夹杂着碎沙石。有一次,朕去城外踏青,风夹杂细沙,打在脸上生疼。宫里的石桌每天都有一层细土,天天擦拭天天有。等明年春天,户部联手司农寺,组织军民,准备种树。至于种什么树合适,你们考证一下,写个奏章给朕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户部裴侍郎上前奏禀:“陛下,都城之中、大道两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