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人高价买一对吧。”
王侍郎点头应承,摸摸妹妹的头。把两盒从西市买来的糕点递给她,让她多多保重。
第二天是大朝会,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各地丰收。近日边关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君臣就显得和和美美。议过明年的春耕安排,科举安排,准备议论太后的七十大寿安排。这时,有一个御史上前,奏报礼部侍郎王善先不孝,对父亲和祖母不恭顺。不给老人尽孝,公然搬出尚书府,自立门户。
皇帝其实也不愿意管臣子们的家事,可是御史上奏,不能装糊涂,必须得过问一下。皇帝沉下脸问:“杨御史奏的事可是真的?王侍郎有何话说?”
王侍郎上前回禀:“皇上,是有此事。不过,王尚书念着本家兄弟无后,自愿与微臣脱离父子关系,宗族做主把微臣过继了。臣这里有王尚书亲笔所写的断亲书,宗族的族老们也能为臣做证。”
皇帝点头:“原来如此,杨御史,你下次打听清楚才奏报。”
杨御史有点脸红,争辩着:“岂有此理,王侍郎是王尚书的嫡长子,且亦成年许久,过继也轮不到他呀。就是王侍郎不孝,逼着王尚书与他断亲。”
王侍郎都气笑了:“杨大人,我不跟你争辩。我家里的事,自然有长辈和宗族做主。父亲先写了断亲书,族老们在祠堂里给祖宗上香禀告,族谱上也改过了。御史们可以前去调查,白纸黑字写得明白,宗族老人都同意了,也敬告了祖先牌位,说我不孝,无稽之谈。”
下了朝后,皇帝让人去王家宗祠,先验看了族谱和断亲书,又问了族老们,有口一同确认此事。调查的近卫头目写了文书,让众族老签字盖章,回禀了皇帝。皇帝看了文书,判断王侍郎无事,训斥了杨御史几句。杨御史有点泄气,本来还想上告王侍郎与王尚书父子同在一部为正副手,没有先例,父子容易包庇,也不符合任官的规律。宗族过继是正事,现在此事在皇帝面前过了明路,再也不能说两人是父子关系。
几天后,邓太后七十大寿,这个年龄在当世算是高寿。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孝顺,准备办一场盛大的寿宴。礼部、光禄寺、内侍省都忙得不亦乐乎,皇室宗亲、皇家子女、达官显贵,纷纷送上寿礼,礼部官员进行登记。一核对,发现梁王没有上礼,试探性的一问,说梁王准备的寿礼特殊,怕礼部不好保管,要在大寿当日再献。礼部把礼薄誊写一份,呈给寿康宫的张女官,张女官审查一遍,等太后问起有什么时才好汇报。有心的送些珍奇物件,低调地送些土产丰物,中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